兴 桥 镇 简 介
兴桥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西郊,镇区距市中心10公里,东与白塘街道、禾埠乡为邻,南与曲濑乡交界,北与长塘镇、吉安县桐坪乡、固江镇接壤,西与吉安县梅塘乡隔河相望。现有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220个村小组,193个自然村,总户数5428户,总人口约2.6万人。
兴桥镇是个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吉安粮仓”之称。耕地面积3270公顷,其中水田3000公顷,旱地270公顷。森林面积6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3%。辖区内有小(一)型水库3库,小(二)型水库22座,小山塘水库300余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瓜果、花生、大豆、甘蔗,以及乳(肉)牛、生猪、肉鸽、水产等养殖业,花卉种植、林木苗木繁育、松脂采集加工等林产业。
财政增长迅速、农民增收明显。近年来,我镇先后引进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吉安市牛牛乳业奶牛基地两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昌泰公路养护中心、吉安市交警车辆检测中心、吉安南发针织有限公司、吉安市天运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桂全禽业有限公司、中力科技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落户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镇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我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406万元,增长3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90元,增长15.1%。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已具规模。兴桥古为商贾云集之地,人文景观遐迩,境内有钓源、丁塘、石边、菇塘等古村落,有建寺近1100年历史的因果寺,有1400多年历史,欧阳修后裔的聚居地、古有“小南京”之称的钓源古村。自2000年启动旅游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目前已基本具备对外接待能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年接待旅客近5万人次,年旅游收入可达20余万元。2003年钓源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又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新农村、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大庆—广州)在镇区互交,改造后的吉福公路(二级)穿境而过,吉州区西四镇联网公路的贯通以及梅塘大桥的通车构建了我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农业结构调整稳定推进,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地处我镇面积达860公顷的井冈山科技示范园,集畜禽、牧草良种繁育、现代家庭牧场、蔬菜花卉展示、种苗工厂化生产、生态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商贸和管理服务等九大功能,推动了我镇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生猪年出栏达3.7万多头,占吉州区生猪饲养量的55%左右。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投资60余万元,对老镇区进行了美化、亮化、绿化。投入1010万元完善了新镇区排水、供水系统、绿化工程,硬化了四条主干道,铺设了1100米的人行道。投资800余万元新建5100余平方米的镇行政办公大楼及值班房。2006年以来共投资1533万元,扎实推进了33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连续五年获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市重点工程城南专业市场已完成征地2228亩,拆迁房屋3600平方米,整平场地1000余亩,现多家汽车“4S”店和商贸城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吉安市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我镇罗塘村征地47亩,现已开工建设。
新一届兴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激昂的发展激情,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十”。即大力培育“十强企业”。在工业、商贸、农业企业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10个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动态管理,逐年提高入选门槛。——“百”。即大力推进特色卫星镇建设,确保镇区每年新增人口500人以上,力争五年后镇区人口翻一番;每年新增镇区面积200亩以上,力争五年后镇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千”。即大力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五年翻两番,超过4000万元,力争达到5000万元。——“万”。即大力促进农村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突破1万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特色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