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夏起义
1929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水北村,有一支国民党方武装部队——吉安县靖卫大队(也称“八市联防总队”)举行起义,选择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这次起义的领导人,就是名列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奴隶将军”的罗炳辉。
编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壮行长征路’寻访团”一行,受罗炳辉将军的夫人、老红军张明秀之托,近日专程来到吉安,在罗炳辉起义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水北村,为罗炳辉将军献上一束鲜花,寄托无限的缅怀和哀思。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何罗炳辉来到吉安不久就率部起义?当时他究竟带领多少人发动了起义?记者近日采访了研究罗炳辉历史的专家,并前去探访了罗炳辉将军的起义之地,谜团一个一个被解开。
国
国国民党政府常克扣罗炳辉军饷
编
记者与吉安市东井冈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罗炳辉研究的专家丁仁祥同行,来到了距离吉安市20公里左右的水北村。从村子出发,前可进抵“东井冈”东固苏区的新圩、富田等地,后可退守吉安县城(现吉安城区)。丁仁祥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水北村地理位置较好,村民又全部姓罗,所以当年罗炳辉选择在这里驻扎部队,一是便于前去苏区“进剿”;二是罗炳辉的祖籍在吉安。
在水北村,记者一提起“罗炳辉”这个名字,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村民说,因为罗炳辉是穷苦出身,小时候做过奴隶,所以他对老百姓都很和气。来到水北村不久,罗炳辉就与村民罗立人的祖父罗章奎成了好朋友。据罗立人介绍,罗炳辉来到水北村后,将靖卫大队的三个中队分散驻扎在附近的3座大祠堂里,罗炳辉本人则住在距水北村200米远的竹山村里。罗炳辉空闲时,常去罗章奎家里喝茶、聊天。
罗立人告诉记者,由于国民党政府经常克扣罗炳辉的军饷,那时他常常没钱给部队发军饷,他本人也常是身无分文。有一次,部队因为很久没发军饷而无钱吃饭,罗炳辉就向罗章奎借了500个大洋应急。当时罗炳辉本人有些不好意思,派了两个士兵拿着一张条子,将罗章奎请去他的住所才说了借钱的事。
从从剿匪到自愿变成匪
编
村民们告诉记者,位于村头的大祠堂“簪婴堂”就是罗炳辉举行起义的地方。如今祠堂已破烂不堪,祠堂两边的回廊上堆满了村民的农具。在祠堂的一面墙上,摆着“上海‘壮行长征路’寻访团”敬献的花篮。
水北村88岁的罗先结老人,是目前唯一一位亲眼见过罗炳辉的健在者。罗先结老人告诉记者,那时他才10岁,但对罗炳辉起义的事情记得很清楚。老人印象中的罗炳辉个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对村民十分友善,在路上见到了还会主动打招呼,“不像其他的国民党军官那么凶”。因为大家都姓罗,罗炳辉把村民都当作是自家人。每次他带部队去富田、东固一带“剿匪”,抓到后他都会很快放走,还给每人发1块银元作为路费。
罗先结老人指着“簪婴堂”右侧100米远的一块空地说:“当年他就是在那里集中靖卫大队宣布起义的,当时还有围墙。”罗先结老人记得,1929年11月15日,靖卫大队响起了紧急的集合哨声,部队集中在围墙里的一块空地上排成3排。罗炳辉对着士兵们说,如果有人不愿跟他起义,他不勉强,发放路费就可以走人,愿意留下的就跟他一起去参加红军闹革命。
罗先结当时跟着一些村民出来观看起义的情景,罗炳辉宣布起义时说的几句话他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早三天我们去‘剿匪’,后三天我们也要去变成‘匪’了。我们要跟共产党走,竖起红旗为穷人去打天下!”接着,罗炳辉就带头喊起了口号:“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
起起义前险遭内鬼破坏
编丁仁祥告诉记者,当时起义是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进行的。
1929年11月上旬,赣西南特委团委书记曾道懿叛变,将全部计划和组织供出。敌人掌握了罗炳辉将要起义的“证据”,便以发军饷为名,要其带领靖卫大队回吉安县城,准备逮捕他。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赣西南特委领导人曾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罗炳辉,确定了起义时间,要求其务必在11月15日举行起义。
就在起义前的两个小时,靖卫大队里的一名中队长和另外一个人,带了一部分人跑到吉安城里告密。罗炳辉当时非常紧张,就在凌晨2时许,紧急召集部队宣布起义。随后,起义部队连夜抄小路赶往苏区的新圩,与前来迎接的赣西南特委领导人刘士奇等人会合。休息了一天后,便前往富田进行整训。
值值夏起义助红军攻克吉安
编
罗炳辉举行起义的人数,历来众说纷纭:有七八百人的说法,也有四五百人的说法,还有180人左右的说法。通过比对资料和研究,丁仁祥认为180人的说法较为客观可信,并且现在吉安的党史也都是采用这一说法。 丁仁祥告诉记者,有人说七八百人参加起义,是将附近吉水县、丁江、乌江以及峡江等地的靖卫队人数也包括进去了,但这些靖卫大队并不归罗炳辉管辖。酝酿起义前,罗炳辉曾派人去过这些地方,和靖卫队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关系。所以罗炳辉率部起义时,这些靖卫队没有进行干涉。另外,罗炳辉的靖卫大队3个中队的总人数仅为500人左右,起义前,那个叛变逃跑的中队长带走了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人不愿起义离开了,最后真正跟罗炳辉起义的仅有180人左右。
丁仁祥说,罗炳辉举行值夏起义,当时对国民党的军队引起了极大震动,它不仅是国民党地方武装中第一支起义的部队,也开创了红军将敌人武装争取改变为革命武装的先例,在当时的赣西重镇吉安从军事上打开了缺口,为红军最后攻克吉安县城提供了条件。同时,罗炳辉带来的一批枪支弹药,也壮大了缺枪少弹的红军力量。
起义后,罗炳辉的部队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后与其他部队合并又改编为红四团,罗炳辉任团长,成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主力部队,他高超的指挥战术,常常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从此,罗炳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成长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军事家。1946年,罗炳辉因病不幸逝世于山东苍山县的兰陵镇,走完了“从奴隶到将军”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罗炳辉为何来到吉安不到一年时间就转变了立场举行起义?丁仁祥认为,除了跟罗炳辉的贫苦出身和有正义感有关外,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吉安地方党组织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政策,除了发展工农武装和争取绿林武装外,还通过策反的方式,争取敌人的武装也加入革命的队伍。
罗炳辉小时候做过奴隶,当兵后参加北伐来到南昌,虽然立下了战功,却因不愿同流合污而屡遭排挤,他的部队被编遣后就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他认识朱德并接受了革命教育。1929年春,他应云南老乡、当时的吉安县县长冷照升之邀,来到吉安担任了“八市联防总队”队长。由于他具有正义感,每次前去东固苏区“围剿”红军都是消极对待,即使抓到了红军也会放走,国民党就常常不发军饷,“所以他在吉安也是很不得志的”。吉安地方党组织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后,抓住时机向罗炳辉展开宣传。同年6月,党组织派罗炳辉的同乡、共产党员赵醒吾对他进行策反。
丁仁祥告诉记者,赵醒吾找到罗炳辉之后,进行了3天的交谈。那年7月,罗炳辉就用“罗南煌”的名字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