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
蔡长风
生于1910年,富滩镇宋溪藕塘村人。1929年参加少先队、赤卫军,任少先队指导员,农民协会秘书。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十二军特务营战士、副班长、宣传员,师卫生队管理员、供给处粮秣股股长,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处处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直罗镇和东征西征等战斗中,积极组织开展后勤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供给处主任,师留守处主任,师军实科科长、粮秣科长兼鲁南峄县税务局长,师教导五旅供给部部长兼鲁南行署财政科长,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部长,山东滨海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他随部队东渡黄河,首战平型关,回师晋西,挺进鲁南,在日军严密封锁,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深入敌伪占领区采购物资,并组织部队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以物易物,开办军工厂、被服厂、鞋厂、医院、兵站,收购土特产,开展贸易工作,筹措了大量的粮草、武器弹药、医药等物资和经费,粉碎了日军的经济封锁,保障了部队的物资供应。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兼第三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南京市财政局局长,南京市合作总社主任。在鲁南、鲁中、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中,他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广泛发动群众,筹集粮草,开设兵站、供应站,组织物资运输,成立支前队伍,全力以赴筹措作战物资。1948年12月底,蔡长风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各大军区、各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会议,使他有幸亲耳聆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教诲,并当面向周副主席报告淮海前线急需炮弹的情况,得到了周副主席的当场批示,为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十兵团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在海军工作期间,他经常下海岛,深入第一线,到基层、医院、仓库、学校、科研单位、工厂和勤务船队调查研究,传授经验,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建立和完善海军后勤保障体制殚精竭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3月离休,享受兵团职待遇。离休后坚持撰写回忆文章,出版发行了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征途漫忆》,为军队后勤建设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姚国民
生于1913年,富滩镇固山江头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加入区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团四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总司令部通讯员,朱德警卫员,司务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与战友一起活捉了张辉瓒。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十七团政治委员,第八军分区二十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任第六党支部书记。1940年春节,姚国民随部队来到河北吉国的南龙岗过春节,正当部队准备吃午饭的时候,遭到日、伪军五百多人的包围,在这种突发的情况下,姚国民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带领所属的两个营迅速进入战斗岗位,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但战士们在姚国民的指挥下,凭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经过数小时的顽强拼搏,将来犯之敌予以全部消灭,生俘日军20余人,伪军200余人,缴获炮1门,机枪10余挺,并把敌机上的机枪也打了下来。战斗结束以后,聂荣臻司令员派来了慰问团,并给予了通令嘉奖。同年冬天,在“百团大战”中,姚国民率领3个连的兵力参加石家庄破袭战,负责石德路的破袭。在执行任务时,与100多日伪军遭遇。为尽快解决这股敌人,不使敌人有增援的机会,姚国民当即立断,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与敌人激战,并分出一部分兵力将敌人包围起来。敌人妄想突围,但在我军的铁拳下,被砸得粉碎,无一人漏网,全部被歼灭。这一仗受到朱德、彭德怀的通令嘉奖。1942年夏天,反扫荡战斗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姚国民时任团政委,他带着团直属队和一个营转移到沧洲中南一个叫中圈子的庄子里。部队刚进村不久,就被敌人发现了,敌人1000多人(其中日军300多人)将庄子团团包围,情况万分紧急,姚国民不顾疲劳,组织并带领部队进行阻击突围,战斗异常残酷,整整激战一整天,敌人仍不退下去。为了减少伤亡,尽快突围,姚国民一面调整部署,一面指挥部队利用天黑和对地形熟悉等有利条件,边打边撤,一举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将部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这次战斗中,姚国民负了重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干部团党总支书记,黑龙江军区一旅副政治委员,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0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州战役等。1946年四平保卫战,姚国民时任黑龙江一旅副政委,他率部参加战斗。战斗进行了20余天,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在阵地争斗最激烈时,姚国民亲临前线指挥,一道参加战斗,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负了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抗美援朝,姚国民参加和指挥了许多战斗。在金城反击战中,他率全师担任正面进攻任务,并亲临前线指挥。在全师伤亡近3000人的情况下,靠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硬是攻上了阵地,歼灭敌人几万人,取得了这场反击战的全面胜利,
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余致泉
生于1916年,原名余大瀛,富滩镇南团茅园 [3] 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公略独立团当战士,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排长、连长。1935年11月随二、六军团长征。
1936年12月入抗大学习,1937年10月抗大毕业后,奉命到山西汾阳组织地方武装,任游击大队长,后编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任连长。1938年10月任延安警卫营二连连长,1939年任一二0师二五九旅七团三营营长。1941年参加大牛店战斗,1943年参加何家庄战斗,均受到师部通令表扬。1945年1月任三五八旅七一八团副团长。
1947年10月,任东北纵队总司令部独立团团长,1948年4月,调任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六师一0八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四四一团团长。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了桂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1951年7月任第十三兵团副师长兼参谋长。1952年10月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调任步兵第十一师师长。1955年5月授大校军衔。
1958年,任甘南剿匪指挥部第一指挥部指挥长和甘南剿匪指挥部司令员,指挥大小战斗上千次。1959年率部参加了平息西藏叛乱,指挥了阿里纳木湖、三号地区等战役。
1962年,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率部7天7夜,迂回穿插,翻雪山,爬峻岭,忍饥挨饿,翻越喜马拉雅山,强行军250公里,深入敌后180公里,切断印军后路,为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等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当时说:“西山口战役打得好,主要是十一师深入到敌人后面去了。”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12月,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75年5月,任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7年9月26日,在甘肃山丹县不幸因公殉职,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