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源乡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我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建设“清洁家园、幸福北源”为目标,以治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为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着力促进广大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农村“六个没有”:一是农民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二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四是库(塘)、河道水面没有漂浮的垃圾;五是村间道路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六是公路(尤其是吉新公路、尚官线公路等主干道)沿线没有散落的有色垃圾、土建垃圾。
二、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全乡干部动员大会,各村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小组长、党员大会,各自然村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利用宣传长廊、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让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中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利用班会的时间向学生宣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开展环境集中整治阶段
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村民的房前房后、河库、沟渠、乡村公路、卫生死角等重点地段,动员全乡群众进行彻底清扫。
3、巩固提高阶段
巩固集中整治后,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农户门前三包、理事会职责、保洁员职责等制度.加强对保洁员和农户的监督管理,做到农户自觉维护卫生,分类投放垃圾;保洁员清扫公共区域卫生,定期将垃圾收集运输至村垃圾集中点,确保全乡范围内环境清净整洁。
三、工作内容
(一)规范垃圾处理流程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采取“农户门前三包、保洁员定期收集、乡集中转运至垃圾压缩站并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填埋场”四阶段的方式,做到垃圾科学处理。
1、农户门前三包。农户把自家产生的垃圾存放在村庄固定的垃圾桶或者垃圾池内,以便保洁员统一清运,同时,做到“门前三包”(包卫生: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乱排生活污水;包整洁:无建筑材料、柴草、废旧车辆等物品乱堆乱放,房前屋后周围无杂草,建筑设施整齐、美观;包绿化:保持房前屋后和庭院内绿化、美化)。
2、保洁员定期收集和清扫。保洁员要定期清扫村点内公共巷道、场所、绿化带等范围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并将户外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桶或者垃圾池内,再由专职垃圾清运员运往就近的钩臂式铁皮垃圾桶,钩臂式铁皮垃圾桶装满后,由专职垃圾清运员通知乡里转运人员及时处理。
3、乡里集中转运至垃圾压缩站。由乡里定期将钩臂式铁皮垃圾桶内垃圾转运到乡垃圾压缩站。
4、乡里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填埋场。
(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
1、村组环卫设施和保洁员。各村组进一步完善“一车、一铲、一钳、一帚、一桶”,每50户左右配备一名专职保洁员,每村委会配备1至3名垃圾清运员;各村保洁员由村委会统一重新选聘,选聘人员应从贫困户或低保户中优先选择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对象,同时要整合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保洁员上岗前统一签订用工合同;各村做到“五有”,即所有自然村要建有一个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保洁员、有垃圾清运工具、有环境卫生运行管理制度和卫生评比公示栏。
2、乡环卫设施。购置一批钩臂式铁皮垃圾桶,并按照线路和人口数科学设置固定放置点,做好放置点的硬化工作,配备好垃圾转运人员。
(三)资金保障
乡政府按照每人300元/月标准保障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工资;另外每人50元/月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按照该村全年得分比例发放;对上级和乡里组织的明察暗访中,发现一次卫生不合格的村组,相关保洁员和清运员扣发当月50元绩效工资,两次以上不合格的村组按要求更换保洁员或清运员。
乡政府保障每村2000元/年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作为保洁用具维护费用,各村要加强保洁工具的管理和维护,杜绝出现丢失和人为损坏的现象,对于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由各村自行负责补齐。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北源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超东任组长,郭烨平、刘武成任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或第一负责人、乡直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乡党政办公室负责农村清洁工程日常工作。
2、强化工作责任。各行政村、乡直办各单位要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清洁工程。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农村清洁工程的第一负责人,驻村领导挂点督查和指导该村的清洁工程。行政村要加强对保洁员的监督管理,对不称职、工作不负责的保洁员予以解聘调整。乡、村干部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讲解工作,保洁员要督促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卫生院要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管理,科学处理,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
3、加强学生教育。开展中小学校的清洁整治工作,并做好中小学生爱护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再影响父母,发挥“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创清洁家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对学生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开展环境卫生“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把此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广泛发动学生与家长等社会成员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渠道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各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包括收取群众保洁费(各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研究确定,由村委会或理事会按照20元/年•户标准收取),村集体资金投入、引导当地成功人士捐资捐物、发动农民筹资投劳等等。
5、强化督促考核。
建立乡考村、村考组、组考户的层层考核制度和农村清洁工程“一票否决”制度。将村级清洁工程纳入村级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
采取不定期检查和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将各村组的清洁工程检查和督查结果张贴在街道上显眼的位置进行通报,并以此做为依据对清洁工程工作进行考核打分。
在督查中,通报发现一处成堆成片垃圾,视垃圾量的多少,扣除村经费100-200元,并责令立即整改到位。同时依据村规民约,对乱倒乱丢、破坏环境的行为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村三大头从全年绩效工资中切出2000元用于本村委会清洁工程考核,村小组长从全年工资中切出40%用于本村小组清洁工程工作考核,保洁员工资根据考核打分结果按比例额外发放绩效工资。村小组长或保洁员每月对辖区内所有农户的卫生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本自然村公共场所树立“清洁卫生评比栏”进行公示,以增强群众爱护卫生的荣誉感,并对清洁卫生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