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塘镇位于吉安县北部。东与吉州区隔泸水河相望,南接登龙乡,西与官田乡接壤,北与固江镇、里田乡毗邻。2011年4月撤乡建镇。镇政府所在地栗塘街,距县城23千米,距赣粤高速公路16公里,距319国道10公里。全镇面积137平方千米,耕地4.7万亩,林地10万余亩,公路网贯通全镇。辖20个村委会,1个社区,154个自然村,225个村民小组,7085户,250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2人。境内有福华山、西塘、周家等水库;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和高岭土。2016年工业企业税收实现大幅增长,达到1600多万元。
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全镇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103户3761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43户310人,贫困发生率由14.5下降到1.26%。本着“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股权,机制能长效”的原则,以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点,20个村委会均已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并于8月份实现了股权证公证,全部发放到位,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其中,井冈蜜柚新增种植面积520亩,覆盖贫困户148户;肉鸡养殖新增鸡棚面积6500平方米,覆盖贫困户192户,横江葡萄新增30亩,覆盖贫困户9户,同时又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白莲、蔬菜、高产油茶等新兴富民产业。用好金融贴息政策,帮助24户贫困户申请贷款共计225万元。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全镇贫困户已签订光伏协议近500户,其中固源光伏发电基地即将安装太阳能发电板,覆盖贫困户40户。不断完善社会救济、优抚及移民安置等救助体系,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民政优抚、社会保障资金等按标准落实到位。对全镇894名建档立卡贫困低保对象及29名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从2016年起每人每月增加30元兜底保障金,为全镇3761名贫困人口统一购买了人均90元的大病医疗附加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补偿后的第四次补偿,进一步筑牢因病返贫的第四道防线。同时,切实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目前谢坊、河源村卫生室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涝村卫生室即将动工。帮助贫困户劳动力137人实现务工就业,完成贫困户劳动就业培训3人,完成向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66人。
经济发展迎来新跨越。牢固树立“招商就是第一菜单”理念,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其中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500万元,今年投资投产1亿元,江西永利实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江西金味道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江西青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投入资金5000万元。今年全镇工业企业税收实现大幅增长。
人居环境获得新改观。2016年全镇共建固定垃圾收集池400多座,垃圾分类桶4225只、果壳垃圾箱692个、垃圾清运板车149辆,配备专职保洁员202名,总投入达60多万元,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的“垃圾围村”难题。农村安居工程卓有成效,于今年5月底前共拆除危旧土坯房1614栋,拆除总面积71422㎡,基本实现了土坯房全拆除。同时,对161户进行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其中低保贫困户68户、分散五保户5户、烈士子女户2户、两红人员1户、其他改造户100户。新建房屋竣工106户,竣工率100%,维修加固竣工70户,竣工率100%,目前第一批补助资金78.13万元已发放到位。整合各项资金1300多万元扎实推动了30个新农村建设点、整治提升点建设,目前均全部动工建设,已完成投资900余万元,完成巷道硬化7.2万平方米,改水改厕基本完成,村庄面貌显着改善。
交通运输实现大跨步。梅塘境内公路多始建于20世纪初,到试用期全面升级换代压力大,今年对梅塘境内公路实行逐步提升改造。投资约1个亿的县林科所至梅塘公路改建工程已完成全线征地工作,梅塘大桥至马泥塘村1.5公里年前可竣工通车。加强了乡村公路改造,谢坊至灵源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春节前通车;栗塘至白塘公路进行维修改造;街道至官田公路由县交通局规划,现已进入招投标程序;瓦庙前至梅塘公路油田路段,约1公里,年前翻修新建。
社会管理稳定保创新。通过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镇”的理念,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开门接访和中心处理,及时化解日常矛盾,化解于萌芽、控制在基层。2016年,全镇排查矛盾纠纷问题14宗,30人次。领导干部包案受理化解的问题19宗48人次。其中属上级交办16宗,化解成功16宗,已办结16宗。由于调处得当全镇没有出现一起因调处不当而发生民转刑事件,也没有发生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现象。全面加强对全镇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成立安全生产活动领导小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真抓实干,抓出成效,严禁形式主义,严禁走过场。在安全生产活动月工作开展中,党政领导亲自抓,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2016年全镇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党群干群密切促和谐。结合“两学一做”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主题,以“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活动推进有实效”为目标,密切回应群众期盼。选派16名机关干部担任非“十三五”贫困村第一书记常年驻村直接联系群众,帮助贫困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制订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村民发展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党风政风进一步改善,服务群众进一步顺畅,人民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另外,武装、文化、体育、旅游、档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