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乡直办各单位:
2017年, 为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在前列的重要载体,按照大力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乡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扎实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做美宜居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建共享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西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20年)》提出,通过四年的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扫一遍”。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大力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市第四次党代会吹响了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的号角,提出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思路,加快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建设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的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理应成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在前列的重要载体。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前十一年美丽乡村建设点的基础上,提升历年镇村联动建设成果,完善历年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料文件归档工作。以努力把广大农村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农村生态家园,让清净整洁彰显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目标,重点围绕“三个沿线”、“三个连片”,着重建设好今年40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点。村点实施“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年内村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因地制宜发展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及“一村一品”产业,符合发展条件的村点都要种植井冈蜜柚,确保成活率在95%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配套和服务,建立涵盖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教育、商贸、治安、纠纷调处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新社区。年内全乡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精品片区,片区要打造一个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和两个以上精品示范村。
三、实施步骤
1.选点申报阶段(2017年1月至2月)。以乡镇为单位,重点围绕“三个沿线”、“三个连片”,片区化确定年度新农村建设点,确保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整体效果。村庄成立理事会,组织筹资和开展“三清”工作。
2.宣传准备阶段(2017年3月)。召开群众动员大会,举办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概算工作量和投资,与农户签定建设事项有关协议,发动群众筹集资金,收集旧村庄原始资料。
3.项目实施阶段(2017年4月至10月)。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点各项工作,大力开展“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进行第一次督查,重点督查美丽乡村建设村点建设进展情况。二季度完成改厕、改水、改路,实施人畜分离,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话等,开展第二次督查,主要督查“七改三网”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情况。
4.社区建设阶段(2017年3月至10月)。建设农村新社区,村点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村庄道路、供水、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等设施管护维修长效机制。
5.巩固提高阶段(2017年11月至12月)。做好各种资料的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照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做好扫尾、自评及验收工作;开展全乡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工作检查评比。
四、建设内容
(一)制定美丽乡村村点建设规划。一要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各村要树立全域统筹规划的理念,按照村庄地理位置、类型定位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重视策划、规划与计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做到先策划、再规划;不规划、不施工。规划统筹考虑村落的区域特色、文化传承、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规划传承和发展庐陵文化和建筑特色,加大对古街、古巷、古井、古牌坊、古祠堂等古建筑的修缮力度,推广“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庐陵建筑和“坡顶黛瓦、白墙红柱、吊楼翘角、墙裙花窗”客家民居风格。二要量力而行把握设计档次。各村要把握村庄筹资和财政奖补资金总量情况,量力而行设计施工,万不可超支造成村庄负债,更不能做成“半垃子”工程,影响整体效果。三要严格规划落地执行。树立规划权威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把规划转化为定性定量的工作任务,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确保规划刚性执行。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规定和“八个禁止”要求,坚决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严禁乱占耕地、沿马路、“开天窗”、超高超大建房。严格执行农民建房签订承诺协议书和收取保证金制度。四要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由全体群众民主推选有较高威望、在群众中说话有分量、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群众信得过的党员、村干部、群众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和负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和管理,民主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项目、建设方式、筹资投劳、组织实施等重要事项。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实施“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和“8+4”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村点重点抓好“七改三网”,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建设电力、广电、通信网络。对有条件聚集人口较多的村点合理安排中心村点,在抓好“七改三网”基础上,实施“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即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有条件、有需求的中心村,还要建设小学、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公交站。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1.改路。连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并设边沟。巷道和入户便道尽量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材料,面层防滑,造型多样。村庄危桥要除险加固。在主干道两侧设置路灯、文体活动场所设置灯光照明。
2.改水。城镇近郊的村庄,可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集中供水模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村庄,可采用区域连片供水模式;人口规模较小或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村庄,可采取单村供水模式;散居农户可安装简易设施独立供水。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体清洁。
3.改厕。根据村庄实际或群众意愿,采取三格式、三瓮式或沼气式建设水冲厕,每户农户至少建一个室内水冲厕。改厕过程中,依据标准科学施工。
4.改房。加强农民建房管理,推介民居新户型,实行“一户一宅”,对村民建房面积、高度、材料、风格等进行引导。通过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安全加固等,对宜居旧房进行改造。修缮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
5.改沟。村庄主干道都要建边沟,全面治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形成网络化的雨水排放体系。具备条件的村庄,要铺设专用管道或暗沟,收集生产生活污水。加大村庄河道、沟渠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的水环境。
6.改塘。清除村庄水塘的淤泥和沉积垃圾,全面改善水质环境。清理入塘排污渠管,建好进水涵管。水塘迎水坡要进行生态护岸,修建洗衣踏步等亲水设施,水塘周边要种植亲水植物,达到既整洁美观又蓄水灌溉的效果。
7.改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陈年垃圾,整治乱建乱放、乱排乱扔,保持村内整齐干净。抓好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及村庄空闲地的绿化,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村庄风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
8.电网建设。全面解决村庄用电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优先改造不满足动力电供电需求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完成中心村的电网改造任务。
9.广电网络建设。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满足农村居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10.互联网络建设。在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将宽带网络向中心村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推进光纤通连中心村,并延伸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按照相关规定,在农村推广交互式网络电视。
11.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
(三)开展“清净整洁”整治活动。围绕“净容、整容、美容”的要求,在农村广泛开展“清净整洁”整治活动,“清”,即清除灰尘、擦去污垢,做到清清爽爽;“净”,即收拾杂物、丢弃破烂,做到干净利索;“整洁”,即整理家什、消除凌乱,做到整齐美观。在美丽乡村建设点大力实施村庄和庭院整治,彻底拆除无利用价值的破败旧房、栏厕、残垣断壁等,统一归置房前屋后的柴火、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全面整治主要交通沿线可视范围内乱建的活人墓、豪华大墓及乱埋乱葬坟墓。强化对乱埋乱葬的日常巡查,引导群众主动拆除违法违规坟墓,对新增的乱埋乱葬坟墓,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加大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小绿地、小游园。
(四)保护农村原生态打造特色村庄。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原真性保护、原特色利用,不打破自然系统,不推山填塘、大拆大建,着力保护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建设和保护好乡村风景林,保护村庄道路、街巷、桥梁、古树以及各种传统生产和生活设施、民间生产工艺等,保留土墙、土灶和有乡愁记忆的老房子,留存村落肌理,让村落凸显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选择基础条件较好、资源禀赋较强、群众建设热情较高的村庄,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精致化规划、精细化建设、精心化管护,建成一批生态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农家乐特色村、旅游特色村、文化特色村、党建特色村等,着力打造见山望水记乡愁、让城里人心向往之的美丽家园。
(五)壮大特色富民产业规模。积极运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和特色药材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和。重点实施井冈蜜柚“6611”工程,推进井冈蜜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横江葡萄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深入开展“一树两强”活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党章执行、规范组织运行,大力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中心村、自然村以及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小组等,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大力培育乡风文明。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每村都要设立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传栏,挖掘本村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深入开展以“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九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积极培育乡土特色文化,保留村史,传承村庄历史文化,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倡导厚养薄葬、绿色殡葬,严禁乱埋乱葬。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医疗保障、计生养老以及关爱“三留守”群体等公共服务水平。
(八)树立“经营乡村”理念,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资金难题。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支持村委会通过集体自办、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经济实体,带头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加强村民理事会和村民自治机构建设,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场所及环境卫生等日常管护。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微信监督平台。
五、奖补措施
1.对省批新农村建设点的奖补。 按照25户以下的村点每个村点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6万元,50户左右的村点每个村点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0万元的原则安排村点奖补资金。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村点编制规划,村内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改沟、改塘,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室内外活动场所等建设项目。村配套资金以村点为单位统筹使用(农户自筹资金不得少于资金总额的60%,自筹资金每户不得少于1000元,投劳每户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奖补资金由县财政局和县新村办根据村点项目实施进展和实际完成工程量情况,分三批下拨,第一批安排奖补资金的30%作为启动资金;通过半年工作督查,对达到目标要求的村点,拨付第二批50%的奖补资金;11月中下旬,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点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点下拨第三批20%的奖补资金。乡人民政府严格按资金管理使用要求拨付至各村点。
2.对改厕的奖补。县财政统筹安排150万元改厕专项资金,用于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村点三格式水冲厕所建设,农户在10月底之前新建一座三格式水冲厕所验收合格后(包括装好蹲位和通水使用),县财政奖补500元/座,逾期或未达标完成则不予奖补。县爱卫办负责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县爱卫办、财政局和新村办在11月份完成验收。
3.对改水的奖补。县财政统筹安排100万元改水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点安全饮水建设。村点在全县“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范围内并当年经上级批复同意实施的农饮安全工程,按上级批复资金给予补助;村点不在全县“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范围内或虽在规划范围内但当年上级未批复同意实施的农饮安全工程,农户新建集中型“户户通”自来水,经验收合格后每户奖补500元。县新村办负责组织实施,年终县新村办、水利局、财政局和发改委统一组织验收。
4.对特色产业的奖补。按照县里对井冈蜜柚、横江葡萄、畜禽、油茶、蔬果、黑木耳等特色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奖补。由县产业化办、移民和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具体负责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乡美丽乡村村点建设的组织协调。各村要充分发挥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指导协调好本村的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工作,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美丽乡村建设专干为直接责任人。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乡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开办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培训班等形式,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力度。今年,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村点,理事会不能组织实施的村点可按照程序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理事会能组织实施的村点,可由理事会先向村党支部、村委提出申请,再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向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待乡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后,乡负责监管村庄建设和资金使用规范,理事会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行建设,资金结算需通过项目审计决算。各村点要根据省、市、县年终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内容,按照村庄规划,排定项目建设工期,多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作好项目资金预算,明确农户投资金额和投劳工日,年终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定项目。严格资金管理,规范报账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在建立健全今年村点长效管理机制的同时,要加强对原有美丽乡村建设村点的后续管理,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保洁、财务、自来水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三)领导挂点,部门帮扶。每位乡级领导班子成员在挂点片挂村具体督促、指导抓好每个村点建设。村支部书记、主任要指导协调抓好本村的美丽乡村村点建设,每个村点安排1名乡镇班子成员和1名驻点干部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指导,做到驻村分工到点、力量摆布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继续将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列入2017年度村级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县、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组,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通报进展情况。加大对各村原有美丽乡村建设村点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情况督查和考核,并计入年终美丽乡村村点建设总成绩。今年的5个工作组帮扶情况进行两次以上督促检查,并对每次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12月上旬,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和县直单位帮扶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工作进行年度目标考评,在美丽乡村建设督查、验收不达标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影响乡里评先创优或上级点名通报批评的,将扣减该村下一年度美丽乡村村点建设考核综合分;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在下一年度不安排美丽乡村建设,未发动群众按上级要求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村点,将实行一票否决。
附 件:官田乡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村点汇总表
中共官田乡委员会
官田乡人民政府
2017年5月3日
官田乡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村点汇总表
序号
|
所属
行政村
|
村点
名称
|
资金安排
(万元)
|
县直帮
扶单位
|
责任乡 领导
|
责任乡 干部
|
备注
|
1
|
林下
|
月江1组
|
30
|
县商务局
|
彭日红
|
王济川 习哲成 刘军平 颜琴
|
|
2
|
林下
|
月江2组
|
30
|
|
3
|
林下
|
月江3组
|
30
|
|
4
|
林下
|
商醪
|
30
|
|
5
|
林下
|
官洲
|
30
|
|
6
|
林下
|
土珠岭
|
30
|
|
7
|
夏派
|
岸上
|
30
|
|
彭日红
|
刘常会 邱建业 肖江雨 李琦
|
|
8
|
夏派
|
夏派2组
|
30
|
|
9
|
夏派
|
谭家
|
30
|
|
10
|
观中
|
谢村
|
30
|
|
刘厚军
|
刘国平 吴传城
|
|
11
|
观中
|
下罗
|
30
|
|
12
|
观中
|
花树下
|
30
|
|
13
|
观中
|
汶村
|
30
|
|
14
|
湖霞
|
黄江
|
30
|
县科协
|
王刚
|
刘雪凤 邵建乐
|
|
15
|
湖霞
|
湖下
|
30
|
|
16
|
湖霞
|
庙背
|
30
|
|
17
|
田南
|
柴家
|
30
|
|
曾莉
|
欧阳龙昌 裴敏兰
|
|
18
|
田南
|
下观边
|
30
|
|
19
|
官田
|
新屋场
|
30
|
|
王刚
|
李政德 钟玲
|
|
20
|
濑石
|
周家新村
|
16
|
县委农工部
|
刘勇智
|
余世平
|
|
21
|
同完
|
甘溪
|
30
|
|
刘勇智 康文庆
|
傅红深 彭家骏 刘平贵
|
|
22
|
同完
|
李家1组
|
30
|
县司法局
|
23
|
同完
|
李家2组
|
30
|
|
24
|
同完
|
彭坊
|
30
|
|
25
|
同完
|
竹山
|
30
|
|
26
|
同完
|
江口
|
30
|
|
27
|
同完
|
小坑
|
30
|
|
28
|
同完
|
泉塘
|
30
|
县邮政局
|
29
|
同完
|
巷中
|
30
|
|
30
|
同完
|
岭背
|
30
|
|
31
|
同完
|
仓下
|
30
|
|
32
|
同完
|
棚下
|
30
|
|
33
|
同完
|
三门前
|
30
|
|
34
|
英村
|
周路2组
|
30
|
|
王福生
|
刘帮城 张 欢 王佳艺
|
|
35
|
英村
|
西坑
|
30
|
|
36
|
英村
|
西山
|
30
|
|
37
|
英村
|
百斛
|
30
|
|
38
|
平田
|
大水陇
|
30
|
|
胡仲文
|
王光兴 彭近清 罗志呈 周淑芳
|
|
39
|
平田
|
玉夫
|
30
|
|
40
|
平田
|
石江陂
|
30
|
|
|
合计
|
40
|
1186
|
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