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市牢记习总书记视察吉安、井冈山时的“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示范带好头”的嘱托,以“三个走在前列”为引领,美丽先行,产业保障,在贫困村实现四个优先(美丽乡村建设、镇村环境整治、农村安居工程、农业富民产业),助力全面脱贫摘帽。2017年,井冈山市、吉安县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万安县、永新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美丽乡村建设优先覆盖,助力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优先在宜居贫困村开展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颜值”,助力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一是布点全覆盖。根据全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安排美丽乡村建设点。2016年,吉安县、井冈山市实现“十三五”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7年,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实现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8年,全市566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同时,对于25户以下达不到列点条件的贫困村组,各县(市、区)按15-20万元/个的标准另外安排财政资金对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及贫困村退出指标开展村庄整治建设。二是对标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加快完善贫困村组的“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电网、广电网络、互联网络),努力实现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有需求的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因地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全面打通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管护促长效。推行建管同步,强化对村庄基础设施及服务场所的长效管护。以建立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为抓手,调动农民群众、乡贤精英参与村庄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镇村联动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有新村更有新貌。
二、镇村环境整治优先攻坚,助力贫困村“清净又整洁”
围绕“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和“清净整洁”要求,以贫困村组为重点,以镇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实现“让清净整洁彰显在乡村每一个角落”目标。一是开展镇村环境整治“春季攻势”。为策应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从今年2月底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及镇村环境整治“春季攻势”行动,重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整治、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镇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大攻坚战。4月底前在贫困村组实现了三个全面目标(危旧土坯房全面拆除或改造、贫困村整治全面达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提升)。“一进村子,看不到危旧土坯房和陈年垃圾,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庭院内外整洁干净,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在今年6月份赴万安、永新县检查的国家第三方评估组如是评价。二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以县(市、区)为主体,推进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运作,做到“两同步四统一”,即“城市和农村、清扫和清运同步推进市场化”,城乡垃圾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和统一处理,让市场之手接过环卫“扫帚”,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反弹”问题。截止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566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治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的举报、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长效。三是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疗法”。在贫困村优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探索花钱不多但有效的技术和途径,因地制宜选择简便易行、生态环保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村采取“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造价低、效果好、无动力消耗,每天可处理40吨以上污水,并被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以《没有垃圾的村庄》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三、农村安居工程优先保障,助力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把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按照“应改尽改、实事求是”的要求,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一方面,应拆尽拆。坚持“三拆一改一保护”原则,全力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三拆”即违章建设和影响村庄规划的危旧房、土坯房要无条件拆除,因灾倒塌和只剩残垣断壁的半边房要无条件拆除,旱厕、危旧(土坯)牲畜栏舍及杂房和其他无人居住且无保留价值的土坯房、危旧房要无条件拆除;“一改”,即对有人居住又符合规划的危旧房进行改造(拆旧建新或维修加固);“一保护”,即属文物保护单位和有保留价值的旧祠堂、古建筑要进行修缮保护。今年全市全市拆除(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面积达1789万平米。另一方面,应改尽改。按照“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的要求,对于有自建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帮助贷款贴息、“一对一”结对帮扶支持其建设新居。同时,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搬迁扶贫,实施“引农进城入园”,实现安居乐业两不误;对于无钱无力建房的特困户,采取“交钥匙工程”“爱心公寓”等模式,以政府兜底、乡村代建的方式进行安置,让贫困户免费居住。
四、农业富民产业优先发展,助力贫困户“挖掉穷根奔小康”。把培育和做大特色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脱贫的重要支撑来抓。一是产业基地联结到户。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组织指导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六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面推广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创新土地租赁、托管、入股等脱贫路径,实现每户贫困户有1—2个持续增收的主业。万安县在全县135个行政村各新建一座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安装3千瓦光伏发电系统的贫困户,年收益可达2800元;安装5千瓦光伏发电系统的贫困户,年收益可达4500元。贫困户们可以持续获益20年以上。二是产业资金入股到户。有效发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杠杆效益,建立了按产业项目分类实施差异化奖补机制,市本级财政专设1亿元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扶贫产业奖补,并搭建了“产业扶贫信贷通”平台,市、县两级财政筹措5亿元风险缓释基金,撬动银行贷款40亿元投入产业扶贫,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重点通过成立产业扶贫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组织,让贫困户入股参与、按股分红,确保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保障。如井冈山市已成立产业扶贫合作社达476个,家庭农场189家。三是老乡工程覆盖到户。大力实施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引导贫困群众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蜜柚,政府无偿提供每户30株柚苗。同时,每一村每一户都落实技术人员,做到高标准栽植、精细化管理。蜜柚进入盛果期后,亩均年纯收入可达上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