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自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全区中小学分别以宣传培训、校本教研、赛课活动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刚刚举行的“全市高效课堂流动现场会”来看,随着全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的新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仔细对照,注重创新,认真实施,力求实效。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新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并扩大全区高效课堂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再一次掀起全区教师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认真开展导学案二次开发、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和捆绑评价制度、校际区级赛课为抓手,本着继承、借鉴、创新相结合,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的工作思路,切实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深入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继续宣传发动,大力营造课改氛围,扎实开展理念培训和专题培训,引导全体教师系统学习课改地区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课改执行能力;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加强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推行新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广;先进教学方法灵活选择,电化教学手段规范应用,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3.探索优良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工作策略
1.学习培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对于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不理想的,学校有必要再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区关于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明确深化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学习新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有选择地学习外地的课改先进经验(每个教师每学期撰写5000字学习笔记)。以校为单位在课改年级教师中开展新一轮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即二次开发导学案、新课堂教学仿模研模活动(研讨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观摩新课堂研究课、撰写教学反思。
2.构建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各校要着手构建适合校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本方法,使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常态化。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集体备课。构建“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同学科年级间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助集体智慧实行二次磨课。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教师满堂灌、满堂问。三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机械固定套用教学模式,而是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与捆绑评价。要扎扎实实开展小组长和组员培训,做实捆绑评价,做到堂堂评、日日清、周周结、月月表彰,并在醒目位置予以公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观摩研讨,加快课改推进步伐。各校要通过反复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一要突出重点。把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的重点工作,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二要形式灵活。定期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中老年教师上引领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并做到有上必说,有上必评,通过组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强化对新课堂教学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新课堂教学的执行能力。三要总结提炼。经常开展听评课、赛课活动,发现、学习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思想,引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4.树立典型,引领课改方向。在充分发挥好八中、仁山坪小学、北门小学等市级课改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外,再树立一批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学校;区教研室要加强督促、指导,发现一批素质过硬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教师,带动全区新课堂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各校要充分发挥省市区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及优秀中青年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夯实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要把发现典型、培植典型作为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有目的有意识地确立培植对象,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5.创新机制,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各校要制订对教师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量化考核细则;还要建立以学科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观摩切磋为基本形式,以全体学生的能力提升为重要标志的教研组评价机制。一是完善细化常规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既要有量的要求,又要有质的要求。做到备课细、课堂活、练习精、辅导严、总结实。二是持之以恒组织好各类教研活动。专家讲座、课堂赛课、导学案评比、教学反思展评、论文评选等活动要有方案、有流程、有效果、有总结。三是构建促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制度、研究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激励与保障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6.交流借鉴,吸取智力资源。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方式,为新课堂教学改革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经验、技术等资源。一是继续组织区属中小学校长、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及部分课改年级优秀教师赴区外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二是积极与课改先进地区加强联系,邀请专家对我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7.检查评比,奖优罚劣。新课堂教学改革将单独作为学校年度工作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过程性检查,终结评价以是否成功举行新课堂教学改革流动现场会为唯一判定优劣标准。教育局将筹措课改专项资金,评选表彰一批在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优秀学校、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学校也要将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新课堂教学改革,要设立奖项,对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工作积极主动、成绩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对不积极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取消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资格,对实施新课堂教学改革不力的学校年度考核评先实行一票否决权,并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
8.总结提升,推广典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边调整边总结,及时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引向深入,以便取得更大的成绩。学校要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反思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研室要善于发现,认真总结,进行全面理性思考,形成我区新课堂教学模式雏形,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撰写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文章,对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形成经验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四、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内化阶段(2014年4月)。
1.赴区外高效课堂先进学校学习。
2.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培训活动。
3.总结前阶段经验,查摆问题,明确本校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解决办法。
4.根据校情,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人员修改完善本校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各项制度。
第二阶段:有效推进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
1.开展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推动校际交流,邀请专家讲座,分类召开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
2.积极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送课下乡、送课下校活动。
3.举办新课堂教学改革流动现场会(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开展观摩、研讨;组织全区1-10年教龄、11-20年教龄、21年以上(含21年)教龄教师“赛课节”活动。
4.教育局组成督查组下校督查各校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制度建设、活动方案的落实、经验提炼及资料收集整理等。
5.启动新课堂教学改革“合格学校”评估,同时评选在新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个人”。
6.各校各学科要逐步整理提升,着手创建有一定特色、较为固定、操作性强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并在适当范围内推广论证。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
1.各校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教研室。
2.召开全区新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表彰会,评选表彰一批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合格学校”、“先进教研组”、“优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