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设置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县委农工部便民服务平台
首页 工作职责 办事流程 办事公开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简报(第四期)
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简报(第四期)
全面实行第三方治理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来源: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发布时间:2019/1/8 录入:县委农工部 浏览次数:
 

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简报

20184

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1224

                                                                                                                                                      

全面实行第三方治理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吉安县紧紧围绕“清、净、整洁”的目标要求,以乡镇为主体,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县、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覆盖全县19个乡镇、307个行政村、2717个自然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清理,群众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体迈上新台阶。在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检查验收中得到考评组好评。

一、广做氛围“宣传牌”,倡导全民共同参与。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要解决问题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为此,我县广泛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一是浓厚宣传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每个自然村至少书写1条永久性标语。二是树立标杆示范。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户”、“清洁户”、“卫生户”、“最美脱贫户”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9月份开学,到中小学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知识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带动作用,加强养成教育,营造“大家动手、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三是广泛宣传发动。结合日常保洁和城乡环境整治“春季攻势”、“秋季攻势”等专项行动,让每位乡村干部、第三方保洁公司管理人员、保洁队伍人员充当宣传员,无时不刻向广大村民宣讲干净、整洁理念,不断地将如何使乡村美丽整洁的好做法灌输给每位村民,提高村民知晓度,让保洁意识植根于每位村民心中,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好习惯,形成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新景象。

二、加大投入“硬实力”,配齐清扫清运设施。为推动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实实在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垃圾治理经费。一是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县财政按农业人口55/人的标准配套资金,全县40万农业人口,共计2200万元。各乡镇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年5080元不等的标准与外包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农业人口数、乡镇区域面积大小等因素确定,实行垃圾收运设施、清扫、清运统一外包,全县乡镇每年投入外包费用共计约2800余万元。村委会、村理事会每年向农户收取每户5060元或每人1020元的保洁费。二是完善设施,配齐设备。我县要求各乡镇根据外包模式完善清运设施,配齐各类清运设备。全包模式由外包公司按标准配备所有垃圾治理设施,并负责全域垃圾清扫、清运及收运;半包模式由乡镇提供垃圾箱、垃圾桶等设施给外包公司,外包公司负责垃圾清扫、清运工作,两种模式均由县、乡、村负责监督管理。目前,全县共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垃圾压缩车、垃圾运输车(勾臂式)、三轮车、板车、铁皮垃圾箱(勾臂式)等。目前全县果壳箱、农户垃圾分类桶等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做到了配备到位,合理摆放。三是严格选聘,提高待遇。我县在确保每个自然村配备1名保洁员的基础上,按每50户农户至少1名保洁员的配备标准,第三方保洁公司公开遴选责任心强、劳动能力好的人员充实到保洁队伍中来,并组织保洁员开展上岗培训,学习《保洁人员工作标准》、《村庄保洁标准》,明确清扫、清运人员作业区域及作业标准,配齐“车、铲、钳、帚”等清扫清运工具。同时根据村庄实际,整合公益性岗位纳入农村清洁工程管理,与第三方治理公司选聘保洁员相结合,提高保洁员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三、构筑制度“防火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严格按照第三方治理模式有效运转,我县统筹规划,严格操作流程,完善健全垃圾处理网络,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流水线”常态化管理。一是统一操作标准。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流程,农户必须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桶,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保洁员要严格按照作业区域落实清扫、清运垃圾,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第三方公司集中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县环卫所统一运往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目标。二是建立健全机制。制定了《清洁工程长效管理制度》,各乡镇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制度,明确乡镇、村干部、村委会、保洁公司、保洁员职责,制定垃圾转运、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保洁公司和保洁员为主体、村委会督促协调以及群众积极参与的多方合力齐抓共管农村垃圾治理的局面。同时,实行公示制度,镇村将第三方片区经理、保洁员信息在村内挂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负责区域等,方便镇村干部监管和群众监督。三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各乡镇按片划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督导网格,落实监管责任,党政领导担任总网格长,各片建立一级网格,片长担任网格长,对乡镇驻村干部进行督导;各村委会建立二级网格,乡镇驻村干部担任网格督导员,对挂点村进行督导;各村小组建立三级网格,村委会干部担任网格员,对各村小组进行督导巡查;三级网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级管理,履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向外包公司反映;外包公司按片聘请片区经理,与垃圾治理督导网格对接,管理片区的卫生。通过网格巡查村庄环境卫生,督促保洁员上岗履职,并对保洁员进行考核。例如,登龙乡在2017年被列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末位管理乡后,对标对表,狠抓整治,乡村干部人手一本《环境卫生巡查记录本》,每周巡查,每月通报,严格监管,年中以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市末位管理乡镇摘帽检查。

四、强化监督“紧箍咒”,实现常态化管理。为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我县多种方式进行严格监管,相互评比,确保治理常抓不懈,长效保洁。一是开展县级督查。县清洁办分3个常态化巡查组,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地毯式的督查,通过随机抽查、巡查的方式,3个巡查组同时进驻乡镇对乡镇所有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反馈乡镇,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或对治理工作不作为、进展迟缓的将采取逐级约谈督办、查究问责等方式,按照乡镇责任分工约谈或问责网格人员;属外包公司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约谈外包公司责任人,并立即终止外包合同。二是开展定期评比。县里对乡镇所有自然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巡查,实行每两月评比一次,对各乡镇进行不定期巡回明察暗访,积极开展“相互评、相互学”活动。在活动中,让所有乡镇和第三方保洁公司自我寻找差距,学习好的做法,通过活动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得到提高。三是开展保洁自查。外包公司按乡镇大小划分片区聘请片区经理,与乡镇网格对接。每23天巡查一次村庄环境卫生,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保洁员进行处理。如发现大量垃圾未清理或垃圾无故不清运等现象,每发现一次则扣片区经理相应工资,出现类似情况3次,解聘该片区经理。另外,如遇上级检查,环境卫生不合格的扣片区经理相应工资,出现2次类似情况,解聘该片区经理。同时,在第三方保洁公司在保障保洁员工资待遇的基础上,对保洁员实行动态考评,奖优罚劣,打破保洁员“终身制”,确保有人清扫、能清扫好。

五、重用奖惩“杀手锏”,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项制度落实到地,第三方公司确实履行好职责,我县严格奖惩、严格兑现。一是严格奖惩制度。对在国家、省、市、县进行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督查检查中出现突出问题的乡镇,每通报一次,县里在每年55/人的配套资金中分别扣除2%1.5%1%0.5%,对第三方公司也同样按比例扣除;连续通报三次,下一年度县财政将不再对乡镇配套资金,中止第三方治理合同,并作为乡镇和保洁公司末位管理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效较好的乡镇,由县财政另外安排10/人的奖补资金,对乡镇及第三方保洁公司进行适当奖补,由乡镇统筹安排使用。二是严格兑现考核。每次督察评比的结果都将作为考核的依据,一方面考核第三方保洁公司和保洁员工作成效,考核各村委会日常的督促落实情况,考核结果与保洁公司、保洁员的资金拨付和各村委会年终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考核乡镇垃圾处理工作落实情况,直接与年终考核挂钩,对排位靠后的乡镇一律取消农业农村综合评优资格,对排名最后的乡镇上报市里进行末位重点管理,若影响全县重点工作检查验收的,将作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关闭本页]
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主办单位:中共吉安市纪委、监察局 承办:吉安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
电话:0796-8222411 邮箱:sjwlzs@jian.gov.cn
技术支持: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010-828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