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机构改革后,村级财务由原经管职能划归新组建的经济发展办公室,为规范村级财务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现结合吉州区曲濑镇的实际,对“村账镇管”运行模式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职能没有及时更新。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的农村财务制度实施,对农村财务规范要求越来越严,原双方签订代管协议的部分内容要“升级”,原有些过时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如农村财务管理章程、管理制度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给农村管理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村级主要干部思想认识难以统一。一是税改后,村级主要收入来源是转移支付收入、挂点单位拨入收入、高速占地收入、社会抚养费征收返回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等六项收入,由于政策的因素制约,只存在少量水费、一事一议等规定性的收入。以至于部分村集体开支不心疼,特别是重点资金开支无民主无计划无安排,由村主要负责人说了算,村理财小组是个空架子,只管盖章子,不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易造成腐败土壤。二是合村并组,干部职数减少,但减人不减事,人少事多繁杂,矛盾格外突出,实行了村账镇管后,有些村干部认为经济发展办公室管钱管账,村里只管计划生育、及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事项,因此产生了的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农村债务化解、村级财务监督、村级财务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社保费征收,认为是完全由单位部门负责的模糊认识。三是面临每三年一次换届选举,有些村干部在换届前,利用其职权乱表态,乱开支,突击花钱,村财务人员不敢及时制止又不能及时结账报账,明知有些单据有问题,但碍于情面不得不办,把问题作为遗留给下一届。 (三)村级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全镇共有11个村,村级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长的会计年龄有20年,最短的才5个月(截止2013年8月),有的是老农村高中毕业的,有的是初小毕业生。所以有的村根本无法独立开展完成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给财政干部增加额外的负担。 (四)村级组织合作收款收据管理混乱。今年,我们对村级组织在2011年1月份至2013年4月份领用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进行详查盘点,全村11个村有3村存在差票少份的现象,最多差6份。并且存在代领、多领现象,有的甚至不办手续口头说一声就领走了,缴回不及时。有的村村干部手中个个有收据,说明村集体与经济发展办公室票据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制度。 (五)三条款抵库、坐收坐支难以杜绝。通过近10年村账镇管模式的实践,逐渐建立较为完善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规范了单据审核、财务报账结账等工作流程。消除了自制凭证、便条入账不规范情况、由于村级组织的特殊性及其它原因,仍然存在三条款(便条、借条、领条)抵库、现金坐收坐支现象。 (六)存在不按规定报账结账、公示财务现象。一些村集体白条子、三条款一大把,不及时换成正式税务发票入账,常常把有关收入支出事项因各种原因不及时入账结账,一拖半年甚至更长,造成入账时说明不了理由,增加审核困难。其次村级财务公示不按规定时间办理,财政干部督促一下就办一下,不督就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村集体与经济发展办公室之间配合协调能力不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村级组织与经济发展办公室之间还待加强联系与配合。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村干部思想认识仍然没有到位。部分村干部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改变村财所有权和支配权的提前下,实行村账镇管,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把所有的村级日常经济活动纳入经济发展办公室代管,自己钱,自己账还要受别人的管,太不方便了,加上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程序较为复杂等因素影响,常常为了一笔款子跑信用社进经济发展办公室,往返几趟,搞得村干部意见大,难免与财务人员产生摩擦隔阂;二是合村并组后,部分村级集体力量扩大,村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助长部分村的主要领导人骄傲自满的情绪,形成“我的村我说了算”的情况,认为自己的钱自己办,到时候到经济发展办公室结账就行了,把代管单位看成一个单纯的管账单位,不积极配合,有的村干部甚至冒过村会计直接经手办理相关重要经济手续,任其发展会形成了农村财务管理新的难点和盲点;三是部分经办人员服务态度、水平和业务素质并不是很高,影响了办事效率。 (二)村级民主理财监督不力。税费改革后,由于村级收入主要是上级拨入一些款项,一些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认为,现在没有向农民收钱,开支也简单明了,没有必要对单据认认真真审核了,再说村干部都是乡里乡亲,得罪人谁都不好,所以只管盖章子,根本不管内容合法不合法,合理不合理。其结果是财务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村级民主监督作用,没有群众监督这一关,财务工作人员在支出手续的真实性上显得就难以把握。 (三)政策因素的影响。由于农村三年一次换届选举,对作为村民自治权之一的财务管理权具体操作者——村级财务人员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因刚选出来的财务人员开始上岗时工作积极认真,虚心好学,业务进步快,但到后期怕坚持原则很了,得罪人多了,“选票”可能成了问题,从而思想放松学习,工作也马虎了事;二是有的选出来村财务人员对农村财务知识原先不懂,刚熟悉基本业务知识,又要换届走人;三是有的村换届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换掉原业务精素质高懂管理的财务人员,启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村会计,使懂账的不管账,管账的不懂账,人为造成会计人才浪费。三年一换届的政策因素,不利于村级财务人员的稳定与独立。 (四)工作关系的影响。实行村账镇管后,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行使财务管理职能,监督村级的财务收支活动,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关系又要与村干部搞好关系,开展好合作医疗基金征收、农民社会保险、农业两税尾欠清算及镇党委、政府安排其它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与农村打交道的,离不开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要严格履行财经纪律,坚持原则,难免会与有的村干部发生摩擦,导致自己在工作中多多少少受到阻力,许多财务人员工作完成不好,不仅要受领导的批评,甚至会遭到投诉,所以有的经办人员就在管理村级财务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打“擦边球”,变相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制定和更新相关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农村财务管理流程及办事“路线图”制度。制定村级财务基础处理程序流程。对账册、表格、单证、报表制定详细的程序流程。同时根据流程,制作“路线图”。将经济发展办公室办事程序示意图,把管村管账财务人员的电话号码、工作职责范围、村账镇管工作事项程序等全部以活动或固定专栏形式公示,以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制定村级收入入账入库和定期报账结账制度。对村集体取得各项收入必须在一周(节假日顺延)内进经济发展办公室专户,作为一项铁的纪律执行,否则不与办理拨付支出手续,杜绝坐收坐支的门路,同时规定每月的报账结账日期,逾期则追究村财务人员和管村管账财政干部的责任。 三是建立村级财务双签双管制度。“双管”制度即是村级收入支出实行村账镇管会计和财务主管双重管理监督。经济发展办公室明确1名村账镇管记账员,1名专职会计主管。对所辖的村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必须做到一月一结账,一月一报表,半年一公示;赋予财务主管对村级收支日常监督职责,负责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监管,对所有村级收入支出的票据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白条、违纪违规的票据严禁入账,做到没有财务主管的签字,记账员拒绝入账。对于如捐资修路、高速公路或政府征(占)地资金、村级转移支付等重点资金拨付必须要经分管的乡镇领导和财务主管亲自审核把关签字后才能拨付,建立重点资金拨付日记,同时规定村集体与经济发展办公室办理村级经济活动手续的人员必须是村财务人员,不能得由其它村级干部代办,切实把村级财务管好。 四是建立票据领用核销制度。明确村级票据管理责任人为村财务人员,其它村级干部不得经手票据管理事项。村集体领用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根据业务量大小实行限额领购,交旧领新,实行税票式管理,同时加盖村账镇管专用章,明确无此章的收据,视为白条处理不得入账。 五是建立健全完善稽查审计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村级财务稽查审计,对违规违纪的案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改正,性质严重的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是修订完善其它财务制度。对《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农村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债务债权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进行重新修订完善。 (二)加强村账镇管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用会向村干部宣讲村账镇管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澄清某些村干部错误的思想认识。 (三)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收支决定权在全体村民,只有村民最了解村级经济情况,每个村应该由村民(或村民代表)推荐思想品德高、作风正派和有理财经验能力的村民组成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在小组成员中产生,其相关的待遇由乡镇财政按比例负责一部分,并组织制定《乡镇民主理财小组职责与奖罚办法》,职责与待遇挂钩,不能存在老好人的现象,切实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四)会计人员保持相对独立。管账的财务人员只专管账,不再兼任其它工作。管村的财务人员只管村。做到管村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村。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村级财务人员实行聘任制,由经济发展办公室考核、乡镇政府聘任,其工资关系、待遇等直接由经济发展办公室制定,并参与村两委班子的考核,便于保持村级财务人员的独立与稳定。 (五)建立村财镇管财务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对村级、经济发展办公室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农村财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