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农字〔2017〕124号
各县(市、区)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现将《吉安市“十三五”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吉安市农业局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2017年11月7日
吉安市“十三五”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缓解和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既是吉安市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幸福秀美开放繁荣新吉安的关键时期,也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攻坚时期。扶贫攻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江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赣办发[2017]14号)、《江西省农业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关于编制“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通知》和《中共吉安市委办公室 吉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再深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办字[2017]182号)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四个切实”的精神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按照“聚焦3个着力点,打好三场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增强我市扶贫工作的强劲动力和内在活力,提升扶贫开发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在县市区扶贫攻坚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扶贫工作实际,特编制《吉安市“十三五”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国土总面积25283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1%,平原与岗地约占23%,山地与丘陵约占23%,水面约占4%,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境内水系以赣江为主流,赣江纵贯市境中部,众多的支流分布在其东西两岸并全部汇入赣江,构成以赣江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1328.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7218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507元,分别是2010年的1.83倍和3.7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355元,分别是2010年的1.73倍和1.85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4:52.0:27.6调整为2015年的16.0:50.0:34.0。;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0.92%提升到2015年的46.4%。井睦高速、吉莲高速、抚吉高速、衡茶吉铁路、105 国道改道、吉泰走廊快速通道及金樟大道、永和连心大桥、新井冈山大桥、吉阳大桥、凤凰大桥、庐陵大桥建成通车,昌吉赣客专、蒙华铁路、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机场 11 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50万人次,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十二五”全市新增铁路通车里程 55 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320 公里, 完成国省道升级改造24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5794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100%的行政村通乡村公路。吉安是目前江西第二大陆地交通枢纽,是中原腹地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的重要节点,为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抢抓国家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原中央苏区振兴等重大政策机遇,以重点贫困县(区)、重点贫困乡(镇)、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片区攻坚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成效明显,为加快全市脱贫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现状。吉安市2015年底未脱贫人数为202595人,“十三五”期内的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如何让贫困户增收脱贫、让他们避免刚脱贫又返贫,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根本举措就是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不论基础设施扶贫、安居扶贫还是智力贫、劳务扶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
近年来,我市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珍贵楠木、竹木花卉、有机茶叶等富民产业,按照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推进富民产业带状、块状发展。在抓好六大富民产业的同时,振兴发展新干红桔、泰和乌鸡、安福火腿、遂川板鸭和金桔、横江葡萄、峡江翠冠梨等本土产业。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各地重点围绕井冈蜜柚等六大富民产业以及粮食、畜禽、林产等优势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做精蜜柚、乌鸡、茶叶加工,打造粮食、畜禽、林产加工3大百亿产业集群。同时,坚持“农旅结合”,以市本级和吉州、青原园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形成吉福路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和青东公路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促进了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目前,全市井冈蜜柚总面积达40.5万亩,绿色蔬菜总面积达152万亩,茶叶总面积达28万亩。粮食年产量82亿斤,占全省的1/5;肉类总产量53.8万吨,占全省的1/6;生猪年出栏410万头,占全省的1/7;肉牛年出栏53.4万头,占全省的1/3;家禽年出笼8896万羽,占全省的1/4。
当前我市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平衡,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是贫困对象多,整体脱贫难。后期扶贫“骨头难啃”。按照新一轮建档立卡的标准,全市仍有6.5万户、20.26万贫困人口。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生态脆弱区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对象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低,技术能力低,脱贫意识差,造血功能不足,自我脱贫难度大。二是项目投入大,攻坚任务重。长效扶贫机制有待完善。吉安市地处罗霄山区,地理位置特殊,贫困群体分布区域广,致扶贫项目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上级投入资金十分有限,部门整合资金困难重重,地方财政财力不足,扶贫力量相对分散,扶贫帮困各类载体缺乏有效整合。三是产业底子薄,农民增收难。贫困群体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市场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家庭式”自产自销模式根深蒂固;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机械使用率较低;种植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优质品种比例较小,市场竞争力低。产业发展基础落后,底子薄、起步晚,农民持续增收十分艰难。
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分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扶贫领域的改革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尤其是总书记讲江西老区人民福祉挂在心上,提出“要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成为革命老区攻坚脱贫致富的巨大精神动力。为了实现“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任务,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扶贫开发工作绘就了蓝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作了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从省级层面分析:吉安市作为全国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原中央苏区振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要组成部分,13个县(市、区)全部纳入苏区振兴支持范围,4县(市)纳入罗霄山特困片扶贫攻坚范围,5个县(市)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的主要战场之一。省委书记强卫提出,“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是同步全面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调要扎实推进分类精准扶贫,牢固树立“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为此,出台了《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的通知》(赣办发[2013]23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等相关重要文件。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扶贫和移民工作作出批示,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走进村组实地调研,进入农家检查指导扶贫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从市级层面分析,“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市委书记王萍强调,扶贫攻坚要求实效,汇聚全市力量形成“三年决战”高潮,提出“人要下去,群众要动起来,干在关键”,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紧紧抓住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贫困县的“造血”功能、内生动力的增强,坚持扶贫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在微观上,突出产业扶贫、“四个全面完成”(即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面摘帽、土坯房和危旧房全面完成改造、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的硬性任务和无劳动力,因残、因病、因老而致贫人群的兜底保障;在宏观上,要抓住机遇,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创出扶贫攻坚吉安特色。在扶贫攻坚进程中,我市形成“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四轮驱动”金融支持扶贫的“吉安县模式”,农村安居工程“安福模式”、集深山移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上坡为一体的安居家园“永新模式”、搭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平台“吉水模式”。为我市“十三五”扶贫开发提供了借鉴。尤其是我市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扶贫开发思路更加清晰,符合吉安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基本建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扶贫力量不断充实,政府、市场、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协同推进的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综合扶贫格局初步形成。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幸福秀美新吉安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吉泰走廊建设,坚持践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式扶贫”的理念,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将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夯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增强我市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加快实现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五个相结合”原则:
坚持精准到户与区域开发相结合。始终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延续“核定对象、分类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经验做法,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减贫脱贫和区域发展目标的统筹落实。
坚持产业优先与政策保障相结合。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坚持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综合规划扶贫产业发展项目、与扶贫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追求集合效应、放大效应;根据规划内容和规划区域,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支持相结合。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针对发展的特殊困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全省到2018年“四个全面完成”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三个核心目标,努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100%贫困村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支持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加入当地农民合作社,自觉主动接受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农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贫困人口202595人实现依靠产业永久脱贫。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一)井冈蜜柚
1.生产环节。井冈蜜柚精准扶贫面积9.6万亩,重点布局吉泰走廊的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吉安县、泰和县以及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安福县等县(区)。不断完善贫困地区井冈蜜柚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争取每个果园都通电、道路基本硬化,果园通过建设蓄水池、喷滴灌、抗旱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2.产品加工环节。吉水、泰和、吉安、永新、万安、安福、遂川以及青原等8个蜜柚发展重点县(区),每个县(区)建设处理能力在15吨/小时以上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条。帮助吉水金柚果品实业公司建成的10万吨井冈蜜柚精深加工项目尽快投入生产运营,支持万安丰达农业公司进行蜜柚深加工产品自主研发,不断提高井冈蜜柚深加工能力。
3.市场销售环节。支持产销分离,鼓励成立专业销售公司,专项从事蜜柚果品及加工品的销售。在吉水、泰和、吉安、永新、万安、安福、遂以及青原等8个蜜柚发展重点县(区),每个县建设一个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销售难题。
4.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贫困户以土地山林、扶贫资金、劳力出资入股合作社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该股份作为“优先股”,只参与分红,不参与决策、不承担亏损,实现产业增收,建立起真正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二是贫困户参与生产管理,获取劳务报酬,实现劳务增收。三是合作社统一产品销售,贫困户按交易量量化分红销售利润。
(二)蔬菜
1.生产环节。十三五期间,全市蔬菜产业精准扶贫发展面积13000亩,每年2600亩。具体布局如下:
新干县:扶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面积9000亩,其中11个省定贫困村发展2650亩;大棚栽培面积500亩。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要求高标准完善沟、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搭建钢架大棚500亩,配套安装节水灌溉设施。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500亩,示范带动200户贫困户脱贫。
吉州区:发展绿色蔬菜面积4600亩,其中19个省定贫困村发展2350亩,具体布局在兴桥、长塘、樟山及曲濑四个镇及19个省定贫困村,带动3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780亩;巩固完善白塘街道吉南、城上等一线基地;拓展兴桥镇良源、罗塘、东塘、钓源,长塘镇新民、庙背、培模,曲濑镇瓦桥、腊塘,樟山镇大江边、清湖等二线基地;开发曲濑镇万硕垅,长塘镇田畔、西逸亭,樟山镇尧塘等三线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连栋大棚、基地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土地园田化、菜田沟渠路配套建设、冷库、直销平价店、绿色防虫体系建设等建设内容。
安福县:到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大棚精品西瓜(麒麟瓜)10000亩。食用菌占地面积发展到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以平都、枫田、瓜畲、横龙、泰山、浒坑、洲湖镇为主;精品西瓜(麒麟瓜)生产基地以瓜畲、枫田、平都、横龙、严田、洋溪镇为主;食用菌生产基地建立泰山、钱山、章庄、彭坊等地鲜香菇、木耳生产基地,山庄等地建立竹荪生产基地。
吉水县:扶持发展年种植蔬菜1亩以上的贫困户500户。具体发展地点为盘谷镇的松城村,金滩镇的古塘村,醪桥镇的日岗、坎头村,水南镇的毛家村,螺田镇的城陂、龙溪村。以设施蔬菜为主,大力发展种植早春辣椒、黄瓜和秋延后辣椒,有条件的可以培育蔬菜秧苗进行出售,效益更高。
永新县:在高速公路、319国道、敦永公路沿线乡镇、禾河及其支流流经乡镇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标杆,以禾沐田园公司为龙头,率先在烟阁、才丰、在中、高市、龙源口、禾川、里田蔬菜种植基础好的乡镇重点发展,辐射带动其它乡镇种植。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每户贫困户参与种植2—5亩绿色蔬菜。2016年全县发展绿色蔬菜10000亩,2017年发展绿色蔬菜15000亩。到2020年,全县发展绿色蔬菜种植10万亩(含复种)。
永丰县:结合“龙上君”农旅观光建设,在中村、上溪、沙溪、上固、君埠、龙冈、潭头、三坊南部8个乡镇建设2万亩以上标准生态白莲示范区。2016年完成种植面积0.4万亩,2017年完成种植面积0.8万亩,2018年完成种植面积1.2万亩,2019年完成种植面积1.6万亩,2020年完成种植面积2万亩,既每年新增4000亩。新增标准菜园3万亩,蘑菇200万㎡,全县到2020年蔬菜面积发展到26.5万亩,蘑菇300万㎡。恩江、佐龙、坑田、潭城、八江、七都、古县、藤田、陶塘、石马等乡镇各村,以设施大棚蔬菜、常规特色蔬菜为主;沿陂、鹿冈等乡镇各村,以双孢蘑菇为主要。蔬菜产业带动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青原区:重点发展壮大富田镇奁田、新圩栗溪、富滩张家渡及天玉桥上等四个千亩蔬菜产业带和东固食用菌等高山特色产业带,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快推进蔬菜贮藏、加工产业链建设。重点打造东固乡太子参、食用菌产业扶贫到户。
吉安县:建设规模与主要内容:土地整理、钢架大棚、杀虫灯、诱虫板、改造道路,种植蔬菜900亩。建设地点:平都镇十里村、枫田镇松田村、瓜畲乡青陂村、洲湖镇毛田村。
受益总人口:2020人,受益贫困户820户。
泰和县:“十三五”期间,在离县城较近的塘洲、马市、苏溪、南溪、沿溪、万合等六个乡镇分别新建城郊蔬菜基地1000亩,共计6000亩,并分别在上述6个乡镇建立一个集中连片20个以上的标准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带动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脱贫致富。支持与无公害蔬菜基地配套的机耕路,作业道,贮水池,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设施蔬菜基地的钢架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遂川县:左安、汤湖、高坪、大汾、戴家埔、营盘圩等乡(镇)为茶叶主产区,泉江、雩田、枚江、珠田、碧洲等县城周边乡镇为蔬菜主产区,每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000万元,五年共5000万元建设蔬菜基地5000亩。
峡江县:到2020年,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重点布局在水边镇众村、沂溪村、馆头村、北龙村,巴邱镇泗汾村、北门社区、何家村,金江乡金滩村、城上村、庙下村等地,带动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完善蔬菜基地水、电、路、机耕道、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扶持新建标准钢架大棚1000座。
2.蔬菜产品加工环节
新干县:引进1-2个有实力的集蔬菜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于一体的蔬菜加工企业。新建1个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厂。
永丰县:在城南工业园区新建办公楼2~3层1000平方米,新建砖混结构加工厂房2栋2000平方米,新建冷库2个2000平方米,新建职工宿舍二栋2000平方米,新建仓库2栋2000平方米。2016年3月-2019年12月完成白莲加工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6月底前完成加工设备购置及调试。引进蔬菜、蘑菇等加工企业;扶持县内现有的永叔府、绿源、燕平、桂香婆等蔬菜加工企业;三是积极扶持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仓储、初加工设施。
吉州区:推进蔬菜产品仓储流通、加工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精心筛选包装蔬菜产业项目向外推介,着力招大引强,每年引进2-3户蔬菜贮藏、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落实市、区蔬菜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壮大一批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
安福县:加工以安福县脱水蔬菜加工厂、天锦食品有限公司等专业加工企业为龙头。
永新县:采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四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育供幼苗、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价收购,分户规划种植。由龙头企业禾沐田园公司利用智能温室大棚统一培育幼苗,连同配方肥料一起分发到蔬菜基地由贫困户栽种,由公司派出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蔬菜收获期由禾沐田园公司按订单价统一收购,既可降低贫困户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峡江县:一是蔬菜基地(农业企业)根据规模种植新建冷藏库,解决鲜菜旺淡季矛盾。二是蔬菜基地(农业企业)根据种植规模且适宜加工的特色品种创办加工企业。三是依托现有的江西省青池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天香食品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扩建加工厂房,开发特色新产品,开展订单生产。
3.市场销售环节
新干县:张坊村和隋岗村各引进1家蔬菜生产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销售主体,与其他蔬菜合作社互助互惠,充分利用批发市场、超市、企业学校等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着力开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等现代化销售渠道。
安福县:蔬菜销售以城南蔬菜批发市场、城北新蔬菜批发市场等为龙头;西瓜销售依托新安麒麟瓜专业合作社,引导瓜果蔬菜“农超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窗口和连锁销售店,拓展县外销售市场。
永丰县:实施莲旅互动,积极发展白莲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一批与莲花特色景观相配套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加快整理和开发我县特有的白莲文化内容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景点,发掘整理我县独具特色的莲饮食。以江西惠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南昌、广州、深圳、长沙、武汉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络。
吉水县:蔬菜以鲜销为主,特别是金滩、醪桥、盘谷等乡镇,距离县城、盘谷谷村等集市较近,鲜销快,价格高,效益好。而螺田镇的蔬菜发展主要以种植生姜、大蒜为主,每年到螺田圩镇收购生姜、蒜籽和蒜苔的商贩不计其数,销路非常畅销。也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市、县大中型超大型市挂钩。
吉州区: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二是畅通销售渠道。三是健全合作组织。四是优化流通环境。
泰和县:支持龙头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
峡江县:加强市场冷链建设,推动蔬菜批发进驻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抓好蔬菜零售市场建设,依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和方便居民的原则,推进平价菜店建设,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等经营模式。构建以产地交易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为主导,平价店、直销店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减少“菜园子”到“菜篮子”的中间环节,畅通蔬菜从田间到市场、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营销渠道。
4.利益联结机制
吉水县:贫困户可以积极加入吉水县金滩镇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一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吉水县螺田新世纪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恒元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专业合作社,提升蔬菜种植技能,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种植效益。
新干县:建立“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以技术、土地、劳力等形式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年终分红,建立合作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达90%以上。
永丰县:大力发展白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五统一分”(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物资、统一营销、分户经营)等运作方式,以基地为单位建立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合同。以江西惠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各乡镇、村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立订单农业。
吉州区:一是优先发展有机、绿色、环保的标准化蔬菜基地,引导江西新绿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井冈山融源科技公司、吉安市良源山庄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和秀江蔬菜、田心蔬菜等合作社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城区超市或直销店”的模式,形成经营产业链。二是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品种,并建立“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做大蔬菜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对蔬菜专业村,每年在菜价平抑、基地升级、基地基础设施维护和保养等方面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四是完善区蔬菜产业奖补办法,对蔬菜种植大户和企业,特别是能示范带动周边农民种菜致富的,区里将在其各类企业升级、申报,名、特、优蔬菜品种引进、推广,所经营的土地流转、平整等给予政策优惠,提供项目支持。
泰和县: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民+金融(或电商)”经商模式,发展绿色蔬菜产业。
峡江县:依托龙头企业江西省青池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天香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帮扶,真正达到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的目的。
永新县:采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四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育供幼苗、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价收购,分户规划种植。由龙头企业禾沐田园公司利用智能温室大棚统一培育幼苗,连同配方肥料一起分发到蔬菜基地由贫困户栽种,由公司派出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蔬菜收获期由禾沐田园公司按订单价统一收购,既可降低贫困户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三)茶叶
1.生产环节。十三五期间,全市茶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面积26000亩,每年5200亩。具体布局如下:
井冈山:每年改造1000-2000亩低产、老化茶园,逐年在适宜种茶的乡镇新建标准化茶园3.5万亩,重点新建19个茶叶基地。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完成一个井冈山综合茶叶市场的建设。在全市茶企中培育出江西省着名商标1-2个,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和主要茶叶交流市场设立15-20井冈山专营店。全市范围内的所有乡镇场(茨坪除外),自然保护区、井企集团、黄洋界林场、市林场、白石垦殖场、长坪林场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覆盖。
万安县:到2020年,有机茶叶种植面积达10300亩,具体分布在16个乡镇的61个“十三五”贫困村。
永新县:突出现有区域基地特色,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茶叶生产,,到2020年发展有机茶园1.5万亩,其中2016年—2017年重点扶持怀忠镇、石桥镇、烟阁乡、沙市镇、芦溪乡、才丰乡、龙源口镇、在中乡、三湾乡等乡镇贫困户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发展有机茶园4500亩。
永丰县:到2020年, 完成5000亩茶叶新栽任务,每年新增1000亩,创建标准化白茶园1.5万亩,每年创建标准化白茶园3000亩,总面积达到2万余亩,产量300吨。建设地点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鹿冈乡李家村,沿陂乡古陂村,坑田镇棱洒村、台群山,罗铺农场,恩江镇桥南园区,七都乡洋州村,瑶田乡湖西村、孟陂村,藤田镇秋江村,中村乡义溪村等。带动产业区贫困户2000余户。
遂川县:“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万亩,发展有机茶园5万亩,茶叶总面积达到30万亩,盛产期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到30亿元,力争发展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
2.茶叶产品加工环节
永丰县:新建300吨高档精制有机白茶加工厂1个。
永新县: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有机茶叶种植大户或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一个百亩以上标准化茶园,并建立一个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优先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万安县:加大对江西富之源、好景农业、龙海金花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协助企业在工业园区新建厂房和茶多酚生产线。坚持走“公司+基地(大户)+农户”、“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引导企业与合作社、茶厂、茶农逐步建立紧密利益连结关系,实现茶农与茶企“双赢”,促进我县茶叶产业持续发展。
3.市场销售环节
永丰县: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逐步溶入狗牯脑茶品牌。引导茶叶机械、茶文化、茶休闲、茶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展茶叶产业链。
万安县:主要依托茶叶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型、加工合作帮扶型、自产自销增收型等销售模式。
4.利益联结机制
永丰县: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采茶工资年可增收7000万元。
永新县: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有机茶叶种植大户或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一个百亩以上标准化茶园,并建立一个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优先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四)畜牧
1.生产环节
永丰县:新增能繁母牛13000头和新增犊牛10000万头,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人工受精站(点),配备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母牛繁殖全部实行良种冷配技术,繁殖“西本杂”、“南本杂”杂交肉牛,养牛户以放牧为主补充精料为辅的方式进行养殖。同时,要求每户贫困户种草1-2亩,以补充青料,带动30个贫困村6257户贫困户。新增年出栏肉猪8万头,带动贫困农户4036户,分布在藤田、陶唐、瑶田、古县、七都、八江、坑田、佐龙、沿陂、潭城、鹿冈、恩江等12个乡镇,依托永丰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即选择贫困村,由政府通过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在可养区内建设养猪基地。建设标准化新型猪舍,单批出栏1000-2000头,年出栏生猪2000-4000头。选择基地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确定利润分配和资金投资回收方案,承包者与温氏公司合作养猪,由温氏公司按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直接将利润存入贫困户账户。
吉安县:通过温氏、正邦公司发展合作养鸡户的模式,新增肉鸡标准棚8万平方米,带动贫困户120户,每户出栏肉鸡2000羽以上。
吉水县:新增肉牛5000头,带动2500户贫困户,分布在阜田镇的气下村、枫江镇的上陇洲村、尚贤乡的米头村、黄桥镇的社下村、金滩镇的柘塘村、冠山乡的桂元村、水南镇的新居村。充分发挥吉水板鸭集团公司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新增出笼红毛鸭400万羽,带动2000户贫困户。具体发展地点为文峰镇的炉村、八都镇的城元、东坊村,水田乡的富塘、桑园村,双村镇的桐木、连西村。
新干县:建立1个肉牛养猪基地,新增肉牛养殖100头,示范带动贫困户20户,年户均增收600元,改造和新建肉牛栏舍1000平方米,建设粪污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吉州区: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在泸田、东陂、尧塘、牢石、荷洁、陈家等村建立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带动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
泰和县: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分别在上模、上圮、冠朝、塘洲四个乡镇的四个贫困村各建立1个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带动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10个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占地面积50亩,新建育雏育成栏舍200㎡,放养区移动小“别墅”80个;每户养殖户占地面积10亩,放养区移动小“别墅”10个。完善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等基础设施。在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六统一”技术管理要求实施,即: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鸡舍建设规范、统一鸡苗规格供应、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产品定单收购。通过开展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培训,保证生产的泰和乌鸡达到优质、安全、高效、无公害(或有机)的目标。
肉牛产业:以肉牛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按照“政府提供资金、合作社购牛、贫困户领养、统一回收、保险贴补”的肉牛领养模式,从全县贫困户中筛选1200户符合条件、有养殖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作为领养对象,平均每户领养5头(每年一头),到2020年全县贫困户饲养肉牛6万头。
青原区:重点布局在值夏镇、富滩镇、富田镇、东固乡,辐射天玉镇、新圩镇、文陂镇。到2020年,新增生猪养殖存栏2万头,新增养殖基地4个,覆盖4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83户;新增家禽养殖10万羽,新建养殖基地3个,覆盖3个贫困村,带动62户贫困户;新增肉牛养殖5000头,新建肉牛基地5个,覆盖5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173户。
2.农产品加工环节
永丰县:还没有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计划引进相关加工企业。
吉安县:肉鸡全部供给吉安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进行加工。
吉水县:红毛鸭主要供给八都板鸭集团公司进行板鸭加工。
新干县:实行定点屠宰,新建一个肉牛屠宰加工厂,建设冷库、购置冷藏车等冷链系统,延伸产业链发展,提升养殖效益。
吉州区:推进畜牧产品仓储流通、加工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发挥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吉安思倍得公司产前、产中、产后的作用,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一是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农户的利益,确保农户的主动权。
泰和县:乌鸡产业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前延伸发展自身的标准化原料基地,并借助基地,同时发展流通业,企业向农户注资、农户向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注资或以土地经营入股。二是通过政策引导,由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资金结算。降低泰和乌鸡养殖和加工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实现各经营主体间的共赢。
肉牛以江西和泰发展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大对和泰公司的投入力度,完善肉牛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3.市场销售环节
永丰县:引进一个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龙头企业,与养牛户签订肉牛收购合同,待犊牛六个月断奶后按市场价格收购。解决贫困户养牛产中、产后等问题。生猪由温氏公司永丰养猪分公司负责销售。
吉安县:肉鸡全部销售给吉安县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养殖户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提供鸡苗、饲料、服务,出笼后按协议价回收。
吉水县:肉牛销售由现有牛贩来往于各个村组,贫困户基本可以不出家门,就可以出售。红毛鸭销售以八都板鸭集团公司为主,年初可以与板鸭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赊销鸭苗和饲料由农户养殖,鸭出笼后公司按市场价回收,同时扣除赊销款。出笼量多于协议量的,可以鲜销,也可以供给公司。
新干县:实行市场化经济,由养殖户自行销售或通过中介外销。
吉州区:销售主体、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等内容及相关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拓宽销售渠道。
泰和县:由泰和乌鸡龙头加工企业按市场行情与养殖大户签订泰和乌鸡收购订单,并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统一提供种苗和配套物资。所收购的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经向上申报认定,确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发展流通组织和电商平台,对外销售。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或建立泰和肉牛销售网络平台,与县内外客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促进泰和肉牛外销。
4.利益联结机制
永丰县: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与养牛户签订肉牛收购合同,实行订单帮扶。每个乡镇成立1-2个养牛合作社,将养牛贫困户纳入养牛合作社进行运作。生猪由温氏公司通过“公司+农户”、“五统一”经营模式,保障每头生猪出栏毛利190元。
吉安县:通过“温氏龙头企业+合作养鸡户”、“五统一”经营模式,每羽肉鸡利润2-5元左右,每户6000元。
吉水县:鼓励肉牛农户加入当地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如黄桥镇兴民养牛专业合作社、吉水县兴发养殖专业合作社、吉水县艳招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都采取支付一定比例仔牛或母牛费用,贫困户养殖一年后回收,或生有仔牛后回收,再扣除赊销款的运作方式。鼓励红毛鸭养殖户加入吉水县鸿羽养鸭专业合作社、吉水县水成养鸭专业合作社、吉水县绿丰生态畜禽专业合作社、吉水县双村曲岭村红毛鸭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八都板鸭集团公司,因地制宜地选择统一服务、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
新干县: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步形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模式,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领贫困农户的生产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全省新组建肉牛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辐射带动贫困户达90%以上。
吉州区: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上与龙头企业对接,下与贫困户相联,将贫困户土地租赁下来,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土地经整理后分包给贫困户,充分将农户土地、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统一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管、统一品牌销售等利益联结,逐步形成机制。
泰和县:按照“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泰和乌鸡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或与各类服务组织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签订泰和乌鸡产销合同,实现利益联结。具体措施:一是对缺乏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收益。二是对参与产业发展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采取政府或业主垫付部分或全部款项的方式,帮助发展产业。三是泰和乌鸡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四是落实电商销售贫困户农产品利润返还措施,对高于本地市场销售利润的30%返还给贫困户。五是泰和乌鸡龙头企业季节性用工和长期用工要优先使用贫困户的劳动力。六是鼓励扶持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没有劳动能力的A类贫困户,通过实施土地、林地入股到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有固定收入来源。
(五)水产
1.生产环节。十三五期间,全市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2000亩,新开发养殖水面10000亩。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泥鳅、大鲵、棘胸蛙、胭脂鱼、冷水鱼、甲鱼、鳜鱼、黄颡鱼、虾蟹类等产业。
(1)重点产业
①大宗淡水鱼:主要发展池塘精养、网箱养殖、大水面生态放养等模式10000亩,重点发展泰和、万安、新干、吉水、吉安、吉州、青原等7个县(区);
泰和县重点乡镇:万合镇、澄江镇、冠朝镇、马市镇、塘洲镇、沿溪镇
万安县重点乡镇:窑头镇、芙蓉镇、罗塘乡、棉津乡、韶口乡、五丰镇
新干县重点乡镇:金川镇、大洋洲镇、界埠镇、沂江乡、三湖镇、荷浦乡
吉水县重点乡镇:醪桥镇、金滩镇、文峰镇、八都镇、水田乡、螺田镇
吉安县重点乡镇:凤凰镇、油田镇、桐坪镇、澧田乡、北源乡、指阳乡
吉州区重点乡镇:曲濑镇、兴桥镇
青原区重点乡镇:新圩镇、值夏镇、富田镇、河东街道
②泥鳅:主要发展池塘精养与稻(莲、藕)田套养模式3000亩,重点发展新干、遂川、吉州区、吉安县4个县(区);
新干县重点乡镇:溧江镇、七琴镇、城上乡、潭丘乡;
遂川县重点乡镇:珠田乡、泉江镇;
吉州区重点乡镇:兴桥镇、长塘镇、樟山镇、曲濑镇、白塘街道;
吉安县重点乡镇:桐坪镇、凤凰镇、北源乡。
③大鲵:主要发展室内水泥池养殖与庭院养殖模式2500平米,重点发展井冈山、安福2个县(市)
井冈山重点乡镇:茅坪乡神山村、坝上村,厦坪镇口前村,茨坪林区、大井林区、罗浮林区;
安福县重点乡镇:钱山乡南山村、芦台村、长源村、柿木村、
大岭村、月里村、钱洲村,严田镇土桥村。
④棘胸蛙:主要发展室内水泥池养殖与室外生态放养模式1000亩,重点发展井冈山、泰和、遂川、永新等4个县(市)
井冈山重点乡镇:朱砂林场、大井林场、鹅岭乡、长坪乡
泰和县重点乡镇:桥头镇、上圩镇、碧溪镇
遂川县重点乡镇:营盘圩乡、七岭乡
永新县重点乡镇:三湾乡、坳南乡
⑤胭脂鱼:主要发展池塘(水库)套养与江河增养殖模式5000亩,重点发展永丰、万安、峡江、吉水等4个县
永丰县重点乡镇:古县镇、恩江镇、佐龙乡、沿陂镇、潭城乡、坑田镇、藤田镇、瑶田镇
万安县重点乡镇:棉津乡、沙坪镇、弹前乡
峡江县重点乡镇:马埠镇、水边镇、巴邱乡
吉水县重点乡镇:文峰镇、金滩镇、醪桥镇
⑥其他:井冈山发展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类养殖。
(2)重点项目
①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以200亩以上集中连片池塘为主,开展20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并对各主产区池塘清淤挖深,完善养殖机械、养殖区路电网和进排水渠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养殖用水生态净化系统,或通过农业灌溉等进行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进程,全面提升养殖池塘设施装备水平,提
高综合产能和效益。
②稻(莲、藕)田渔业工程开发。改造稻(莲、藕)田路、电、埂、沟、渠等基础设施,推广稻(莲、藕)田养鱼面积8000亩,主推品种包括:常规鱼种、泥鳅、虾(蟹)等。在扩大水产养殖水域的同时,提高农田种养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遂川县在西溪、左安、黄坑等西部丘陵乡镇,改造现有稻田养鱼面积660亩,发展稻田养鱼面积1400亩(培育鱼种),届时,将辐射带动112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02户)养鱼致富。同时改造、开发稻田泥鳅养殖池1150亩,
永丰县以君埠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南部山区8个乡镇推广莲田生态种养,面积5000亩,年产草鱼、鲤鲫、泥鳅等水产苗种、成品500吨,产值100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带动50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万元。
③大水面开发。吉水县重点在峡江水利枢纽库区周围的乡镇实施,包括:盘谷、枫江、金滩、文峰、醪桥、水田、八都等7个乡镇的库湾区域。其中库区中下游乡镇实行网栏养殖,库区中上游乡镇实行围堰养殖。同时,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旅游开发规划,在赣江沿岸的八都、水田、盘谷、枫江、醪桥、金滩及文峰等乡镇培植10个左右的渔家乐产业区;在同江河防护堤、槎滩防护堤、柘塘防护堤、金滩防护堤以及吉水县城防护堤等地方建设一批公益性的休闲观光设施,推进水库休闲渔业发展。
井冈山在长坪乡仙口村和下七乡洪坪村发展标准化网箱1000口。
2.水产品加工环节
支持重点水产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水产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水产精深加工,开发水产即食产品、水产保健品、药物等新领域,全面推动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辐射带动和转化增值能力。
井冈山计划在同志哥食品厂上一条水产品加工生产线。
万安县充分利用万安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现有资源,改良、引进新的生产线,发展冷冻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安福县武功山大鲵驯养繁殖场正准备投资新建大鲵食品加工厂,将大鲵进行食品加工,制成小包装休闲食品或罐装食品,形成年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300万元的规模加工企业。
3.市场销售环节
在水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养殖区的万安、吉水、新干、永丰、泰和、井冈山6个县(市)新建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市内市场与省内其他地市、一、二线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相呼应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万安县加快以“万安赣中南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水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立足万安,面向赣南、赣中,辐射省内外、乃至国际的,以“绿色+特色”为特征的无公害水产批发市场。扶持一批特种水产营销大户,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帮扶,购置一批先进的活鱼运输车辆,能远距离、大批量跨省销售万安的名特水产;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设立万安水
产品销售窗口。
井冈山计划加强同赣南供港水产基地的联系,拓展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
4.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订单渔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利润返还和入股分红等形式,与渔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实现双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渔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深入探索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运作模式,通过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把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提高其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和推行新技术、新规范的效率。
(六)高产茶油
1.生产环节
吉水县: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使种植高产油茶2亩以上的贫困户达到4500户。具体发展地点为:阜田镇的气下村,枫江镇的上陇洲村,盘谷镇的友联村,尚贤乡的米头村,黄桥镇的社下村,金滩镇的柘塘村,文峰镇的炉村,冠山乡的桂元、分湖村,白沙镇的上田村,水南镇的金城、新居村,螺田镇的老山村等。
峡江县:“十三五”期间,规划发展高产油茶1万亩,重点布局在水边镇、马埠镇、巴邱镇、戈坪乡等乡镇,带动2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产油茶。
2.农产品加工环节
峡江县: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高产油茶生产、加工企业,规划和建设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初步形成从种植到产品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3.市场销售环节
吉水县:以销售茶油为主,部分油茶可以直接销售茶果给加工厂。茶油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既是大家喜爱的一种食用油,又是目前我县众多家庭走亲访友优先选择的馈赠礼物。目前我县茶油的销售供不应求,许多加工企业和个人进村入户收购茶果和茶油。
峡江县:鼓励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统一技术管理、加工、销售,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形式,构筑信息服务平台,拓宽高产油茶销售渠道,确保精准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增效增收。
4.利益联结机制
吉水县:鼓励农户加入当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吉水县乌江油茶专业合作社、吉水县螺田镇梅南有机茶油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冠山乡绿源茶油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文峰镇砖门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阜田镇绿油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辉煌茶油产销专业合作社、吉水县亭子岭油茶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合作社,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栽培技术,
统一包装产品,统一销售,尽可能加大油茶种植效益。
峡江县:大力培育贫困户参与入社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山地、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新建生态茶油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产品加工销售。
(七)烟叶
1.生产环节
峡江县:到2020年烟叶种植面积5万亩,产烟15万担,具体布局在全县11个乡镇、79个村委,带动9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善烟水配套工程、新农村援建、烤房、烟草农机、育苗工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烟田4万亩。
永丰县:十三五”期间,烟叶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局为支持原中央苏区烟叶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优先保障主力产区,巩固发展老产区,扶持发展潜力产区。根据年青劳动力普遍缺乏、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实际情况,继续稳定下永丰烟叶产业,重点加快发展上永丰瑶田、藤田、陶唐、石马等产区,全县规划基本烟田16万亩,扶持种烟烟农达2000户以上,培育1800户职业烟农。
2.利益联结机制
峡江县:全县组建黄金江和玉笥山2个综合型烟叶合作联合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种植烟叶收益、烟田入股分红、参加生产服务队取得报酬的方式增加收入。
永丰县:推广新烟农+合作社利益模式,坚持“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思路,构建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利益体系。全面开展烟草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拓展物资配送、技术推广、信贷服务、设施管护等功能,充分利用设施发展多种经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到2020年,按照一基一社建设综合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和若干个综合服务部的要求,规划建设烟叶合作社2-3个。
(八)休闲农业
重点抓好休闲农业企业、示范县、示范点建设,到2020年,全市发展休闲农业企业(含农家乐)1800家,创建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5家;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3个,每个示范县建立休闲农业点50个以上,覆盖全县20%以上的乡镇,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每个示范点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全市形成比较完善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明显增强,年培训从业人员800人以上,年新增直接就业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6万人,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九)毛竹
井冈山市:加强优质特色高效竹林基地建设,改造竹林面积20万亩,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积达到24万亩,每亩立竹数由现有的158株提升到260-400株,达到合理用林的经营密度,竹材规格提高一个等级,达到丰产竹林的预期目标,年采伐利用竹林1200万根;对竹材产品进行深度研发,打造知名竹品牌2-3个,并组建3个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竹业加工集团,发展竹材人造板、竹家具与旅游工艺品、竹纤维制品、竹炭系列产品等各类竹产品,力争到2020年,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竹产业加工总产值达到15亿元。
四、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按照特色产业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影响、做出市场、做出竞争力,突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十三五”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总投资80亿元。
按照项目建设时序,本规划的年度投资计划分2016年、2017年、2018-2020年三个阶段进行测算,第一阶段(2016年),总体投资规模20亿元,占5年总投资的25%。第二阶段(2017年),总体投资规模20亿元,占5年总投资的25%。第三阶段(2018-2020年),总体投资规模40亿元,占5年总投资的50%
本规划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资金、省级部门资金、地方政府资金、业主融资以及农户自筹资金等。按照“优化结构、量力而行”的资金投入测算原则,总投资80亿元,中央和省级政府资金40亿元,占比为50%;市、县(市、区)两级地方资金8亿元,占比为10%;业主融资20亿元,占比为25%;农户自筹资金12亿元,占比为15%。
(二)资金筹措方案
拓宽“十三五”期间扶贫所需资金筹措渠道,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按照产业发展不同环节,筹措精准扶资金。
1.加大扶贫资金。根据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筹集资金,加大精准扶贫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扶贫资金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2.整合涉农资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要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把有关粮田建设项目尽力向贫困区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原则,明确整合平台,有效统筹、全面整合项目资金,盯准重点、明确投向、打捆使用,集中解决贫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争取更多的财政扶贫政策和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扶贫攻坚基础。
3.争取金融资本。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省、市、县财政要预算安排扶贫贷款风险金,以解决农村贫困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融资难、发展难问题,大力发展扶贫信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从而带动和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生产,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积极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扶贫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提供小额贷款或财政贴息等扶贫政策,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及时足额拨付各项贫困补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立足“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能致富”完善贷款办法,鼓励金融扶贫贷款,落实金融互动政策,引导和撬动金融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投入。
4.吸引社会资本。引导集体资产、承包土地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增收;支持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参与贫困村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推进村企合作;鼓励贫困村的有志之士和成功人士回到家乡投资,用山林、水库、农田等作为抵押,换取他们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或产业发展。
5.加大农户自筹。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主人翁还是贫困户自身。要提升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自身个人优势,向亲人借,向社会贷,筹集发展选定产业的资金。
五、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
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符合补助标准的,在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补助的同时,财政可予以一定资金的补助。
(二)金融支持政策
对开发扩大蔬菜、果树等基地,具有一定种养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较多的贫困村,倾斜安排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类型、规模等,在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地方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三)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1.培育优势农业主体。立足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围绕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关键环节,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试点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按照自愿原则广泛开展家庭农场登记;指导农场主导入企业管理模式,实施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生产经营。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无力耕种的贫困户将土地进行租赁、入股等形式转交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进行经营,增加收入。
2.加强农业技能培训。重视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进村入户,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位率。
3.强化基层农技服务。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强化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推广作用。创新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服务鼓励机制,以“田间学校”、“专家大院”为载体,围绕创业贫困户及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开展“一对一”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4.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手机信息或微信群、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优先为贫困户在当地农业农村信息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推动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市场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各级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可以向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倾斜的,要加大倾斜力度。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种养业的,扶贫部门应会同农业、林业等部门加强指导。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
(四)农业保险政策
加大保险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产品保险,探索开展价格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和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五)其他政策
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可优先享受“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对带动辐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贫困农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企业。鼓励贫困农户组建、加入各种农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场。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到农业企业就业。鼓励贫困农户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
六、组织实施
1.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上来,以务实的举措,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各自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2.明确责任分工。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行属地负责制,各县(市、区)为责任主体,负责抓好产业扶贫工程的组织实施。各地要搞好调查摸底,确定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类型和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扶贫对象、扶贫产业、帮扶责任主体、帮扶形式等。对每个列入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贫困户都要安排干部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要负责抓好产业的技术服务、督促指导;财政、发改、扶贫和移民办负责产业精准扶贫资金的筹措、管理和监督使用。
3.落实政策保障。市、县要积极落实井冈蜜柚、绿色蔬菜、有机茶叶、草食禽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扶贫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每年度对各地扶贫产业验收并报政府同意后,按实际落实情况将产业奖补资金由财政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到贫困户账户。
4.强化机制考核。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由市、县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监督检查。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地组织舆论宣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范例,进行产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调度和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每年年终对产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一次考评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