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农字〔2018〕104号
各县(市、区)农业局,吉州区蔬菜办,吉安县农机局,永丰县蔬菜局,永新县蚕桑办,遂川县茶业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根据《中共吉安市委 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意见》(吉发〔2018〕15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农业产业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带动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农业产业扶贫长效目标
按照脱贫攻坚“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突出盯紧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全面推行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资金,提供一套服务),坚持长短结合,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典型模式,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加速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确保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二、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重点建立健全动态管理、产业到户、主体联结、精准服务、典型带动、政策落实等六大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
1.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与扶贫部门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贫信息调度、共享和报送机制。依托江西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及时汇总上报相关数据报表,实行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信息齐、情况准、有变化。要及时调度掌握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先进经验和典型范例,为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数据支持。(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市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产业到户机制。以“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以“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为原则,推动各地以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统领,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户施策、长短兼顾,精准选择特色产业,既着眼当前,大力发展风险小、投入少的短平快种养产业,又兼顾长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形成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积极依托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和引导各地联动发展一批见效快、增收好、可持续的扶贫特色产业。(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市粮油作物站、市经济作物站、市渔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果业局、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市农业结构调整办公室)
3.主体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指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减贫带贫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增强产业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局科教科、农经法规科、产业科、市产业扶贫办公室)
4.精准服务机制。依托省、市、县、乡四级产业技术专家和服务团队,深入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一名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大力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重点将贫困户和农业扶贫干部纳入培训范畴,提升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农业扶贫干部帮扶思路。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活动、益农信息社、“赣农宝”等电商平台,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推介,拓宽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局科教科、市场合作科)
5.典型带动机制。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加快产业扶贫模式创新,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构建紧密连接、利益共赢的运行机制。加强产业扶贫调查研究,深度挖掘、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和典型范例。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材料汇编等形式,大力推广股份合作帮扶、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帮扶、园区带动帮扶、资产收益帮扶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加强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打通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市产业扶贫办公室)
6.政策落实机制。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对贫困地区资金安排的要求,支持各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积极发挥部门职责,推动县级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做好扶持环节落实工作,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市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落实构建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农业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刻认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压实工作责任,实化扶实政策,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切实增强产业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2.强化督查考核。以农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加强农业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工作督导,实行局领导挂片、科级干部挂点的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对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的督促指导,帮助各地精准选择扶贫产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帮助。抓好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全面厘清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具体问题,实行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机制,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完善脱贫攻坚奖罚考核机制,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考核帮扶工作的重要指标。围绕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加大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力度。
3.加强驻村帮扶。坚持和完善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做法,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继续从全市农业系统选派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和参加驻村扶贫工作组,常驻挂点村开展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对遇到临时生活困难、可能致贫返贫的对象,及时安排得力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对历年脱贫户要按照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继续安排党员干部联系帮扶,指导巩固脱贫成果,定期复查脱贫成效,确保不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