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吉州区纪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把握政治生态“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找准职责定位,严格把好纪律这把“尺子”,紧盯整片“森林”,采取各项措施,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一是压实护林责任,“固土培根”。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单项指标列入全区年度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政治自觉,主动增强“护林”意识。进一步厘清党委、纪委、党委部门及有关机关的“护林”职责,做到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具体到人,形成党委主导、书记主责、纪委监督、党委部门和有关机关协同的“护林”工作格局。坚持定责、明责、述责、督责、考责、问责促落实,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基层党委主要负责人和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纪委书记进行提醒谈话、“一案双查”和“双问责”。今年以来,问责5件7人,通报曝光2起2人,有效促进“护林”责任的落实。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防风固沙”。紧盯重要节点,聚焦“关键少数”,着眼整片“森林”,打出举报、明查、暗访、查处、追责、曝光等“组合拳”,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穿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绝不放过,露头就打。今年以来,查处问题15起,处理15人,通报8起9人,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密切关注作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开展内部食堂、私人会所、培训中心等“一餐桌”场所专项检查。“清明、五一”期间,通过有关专业信息平台,全面摸排、严肃查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问题,以及党员干部违反治安管理法等行为。认真落实省市区严肃会风会纪有关规定,开展会风会纪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和“公务消费网络监管系统”,实现“三公”经费支出全程留痕、阳光运行、有效监管。着力推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务实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向懒政怠政顽疾“亮剑”,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庸懒散软”和不愿为、不敢为、不快为、不善为等问题,为“森林”“防风固沙”,激发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干劲,促使整片“森林”生机焕发。
三是加强廉政教育,“补钙提神”。以廉政短信平台为载体,在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向全区党员干部发送廉政提醒短信。打造“一网两微”(吉州廉政网、“吉州清风”政务微博、“清廉吉州”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和权威解读等信息。将党风党纪教育纳入党校培训重要内容。立足区情实际,把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庐陵文化融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填补“八小时之外”管理真空。开展“清廉吉州幸福美”送戏下乡(社区)巡回演出,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开设廉政“微课堂”,为干部补精神之“钙”,筑“防火之墙”。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观看《“蝇贪”之害》《造绿之殃》等警示教育片,对党员干部开展专题警示教育。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时刻给干部“提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一树两强”主题活动,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村(社区)建设整体规划中,推进10个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建设,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集中整治,“把脉问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零容忍”,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常态化开展“红包”“违插”“小金库”“吃空饷”、侵害群众利益等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专项检查。认真进行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围绕区委“项目攻坚年”行动,加强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全面推行组帐村管和村帐镇管,加大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建设,接受群众监督,借用群众之眼,看护各个“森林”,让“微腐败”在阳光下遁形。
五是开展政治巡察,“防虫防蛀”。 强化区委巡察对落实“两个责任”的推动作用,成立区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区委五年巡察工作规划和年度巡察工作计划,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和市委扶贫专项巡察,梳理问题线索,落实整改意见。认真做好巡察“回头看”以及全区专项巡察工作,压紧压实“两个责任”,防止各个“责任林”受到“病虫”侵蚀。同时做好“护林”基础性工作,掌握“责任林”整体状况,摸清干部廉洁基本情况,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并将信访件和查办案件带出的、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增加到廉政档案中,及时更新,留底留痕,找准“病树”,清理“害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