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实施意见》既与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精神一脉相承,又紧密联系吉安实际,是我市今年“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指南。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掌握市委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本报特推出一组解读,敬请关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年我市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大而不强,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还不长,特色农业还不精,品牌农业还不响。要攻克这些短板和不足,就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全局,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实施意见》提出,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调顺、调好、调优农业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六大富民产业,重点实施井冈蜜柚“6611”工程,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力争新增井冈蜜柚6万亩、有机茶叶3万亩、有机蔬菜2万亩、特色竹木10.5万亩、特色药材1万亩。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吉安有良好的山水资源优势,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市第四次党代会也明确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发展,要构建现代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全市上下要紧扣这个发展方向,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示范乡,推动吉安绿色有机农产品走出江西、唱响全国。
农业区域布局方面,我市将以吉水、泰和、吉安、永新、万安、安福、遂川、青原等县(区)为重点,布局建设吉泰走廊井冈蜜柚示范带,推进井冈蜜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以泰和、吉水、吉安、新干等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布局建设绿色生态水稻基地;以遂川、井冈山、永新等县为重点,布局建设罗霄山脉有机茶叶示范带;蔬菜重点布局在吉州、青原、吉安、吉水、永丰等县(区);药材产业重点布局在新干、峡江、井冈山、永丰、永新、万安、泰和等县(市);竹木产业重点布局在遂川、泰和、永新、安福、永丰等山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鼓励各地发展乌鸡、葡萄、蜜橘、金橘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当前农村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新挑战,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突出表现。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扩大体量、提升档次、特色鲜明、示范带动”的要求,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农业创新创业“星创天地”,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力争年内全市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达6万亩,新增入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家以上。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计划,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20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目前,我市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等一系列因素都制约了农业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文件从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实施意见》提出,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和旱地改水田工作,2017年完成补充耕地1.32万亩以上。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项目资金,统筹抓好土地平整、灌溉渠系、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打造一批“田园风光”精品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9万亩。统筹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完成94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巩固农技“综合建站”成果。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建设益农信息社130个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现代植保装备技术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