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设置为首页  
·吉安县
首 页 工作动态 农廉要闻 政策法规 强农惠农 农经服务 经验交流 宣传教育 诉求反馈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 苦干不苦熬 奋心奔小康——我县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苦干不苦熬 奋心奔小康——我县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作者: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发布时间:2016/5/26 编辑:吉安县管理员 录入:吉安县管理员 浏览次数:

四月的庐陵大地,春天的气息盛浓。穿行在一个个贫困乡村,处处是干部群众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火热场面,尤其是发生在偏远贫困山村的巨变,更加反映出当地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道路上攻坚作战的勇气和底气。当前,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脱贫目标,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关于扶贫的动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和上演,把全县扶贫攻坚、脱贫攻坚工作一步步推向高潮……

穷山僻壤铺开幸福画卷

葱茏的大山,茂密的森林,白墙青瓦、飞檐翘角的民居,不时传来的鸟鸣……站在天河镇毛田村委湾里村村口,望着眼前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仍处于“包谷种到天,水土跑下山”、“山山黄土裸露,家家茅草破屋”的极贫状况。

正午,湾里村村民杨厚华正在给去年种下的杨梅树苗松土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栋新修不久的小洋房。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杨厚华一脸的笑容:“家里现在虽然还很困难,但与过去生活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屋前屋后干净整洁了,路修到家门口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自己也开始搞起了生姜、杨梅产业,对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

村干部杨武华介绍,以前毛田村拥有瓦房的村民不多,基本上都是住草房、土墙房,现在大都住上了安全房,改变很大。同时,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毛田村距镇政府22公里,村民出入得翻越海拔800多米的大山,是全县最偏远、交通最不便的地方。毛田村之变,首先依靠政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投入。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村里硬化道路,人行便道通到家家户户;在镇、村干部和挂点单位的帮助下,全村46户家家都有自己的产业。毛田人观念也在变化,他们发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真经,毛田最大的资本就是青山绿水,关键是如何挖掘好生态经济资源?

随着一股股扶贫力量的聚合、一个个基础设施的完善、一项项富民产业的发展……庐陵儿女众志成城、奋力攻坚,处处铺开整洁富裕的新农村画卷。

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平坦通达的水泥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变成了繁花掩映的小洋房,广种薄收的田地变成了孕育财富的产业带……在官田乡梅花村,一幕幕跃动着希望的画面,描绘出了这个贫瘠山村在扶贫开发浪潮中发生的变化。

“现在刮风下雨不怕了,政府出钱帮我改造了危房,这要感谢县里农工部的干部给我帮了大忙啊!”官田乡濑石村村民钟同桂说起扶贫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时,脸上都是感激之情。

一座座美丽的新村,一条条平整的街道,一排排漂亮的民居,一条条光亮的水泥路,摩托车、农用车来回穿梭,老人悠闲地散步,儿童在器材上健身、玩耍,妇女们跳着广场舞…… “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安塘乡赤陂移民新村的村民感慨万千。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喜人的变化中,最可喜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和连片开发项目,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等,干部群众用“苦干不苦熬”的自强不息精神取代贫困“没治”的悲观情绪,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逐步消除了无所作为的畏难情绪和“等靠要”依赖思想,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日益提高,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

产业扶贫点燃脱贫梦想

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登龙乡巷口村芋头种植基地传出,听说记者来采访,村民们扔下手中的农具,纷纷围拢过来,谋产业、话脱贫。周应艮首先开腔: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下来也剩不了多少钱,听说村里建了个40多亩的芋头种植基地,贫困户不需投一分钱,只要出工年底就可参与分红,我觉得很划算。

不在外务工回家种芋头,周应艮是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和村民的感召下做出的决定。周应艮的母亲双目失眠多年,父亲70多岁没有一点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小孩,一个读幼儿园,一个更小。老婆虽然在县城务工,但由于家中开销大,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加入村里合作社种芋头,一亩下来能产3000斤,一斤卖3块钱,亩收入至少9000元,最关键的是,还能照顾到家。”

为让贫困户脱贫,去年下半年,村里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整合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成立芋头种植基地,村里免费提供土地、提供苗子、提供肥料,贫困户只需出力,全村共有38户贫困户加入。对于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村里出工钱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忙种植。村支部书记李金华告诉记者:这个芋头种植基地,村委会占股份很少,大多数都属于贫困户,一年下来,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能分到不少钱。”

永阳镇荷蒲村是县里的贫困村,相对偏远闭塞。最近,向来平静的村子,迎来了一件大喜事:这里的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将在一个月内开始并网发电。

在荷蒲村村口,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来回挑着水泥浆,在负责建设光伏电站的技术员的指导下浇铸水泥端。等水泥端全部浇铸好,就可在上面安装电池板,几十块电池板一字排开,场面十分壮观。

荷蒲村村干部曾国云说,这个光伏发电站有54户贫困户加入。他们入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帮其担保贷款,由公司偿还,这种入股方式的贫困户每年从中至少可以获得1500元收入;还有一种现金入股,不超过3万元,每年从中至少可以获得35005000元收入。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做梦都不相信阳光也能给我们增加收入。”曾国云继续说,几个月前,村里有65户人家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站,并从中已经获得了效益,尝到了甜头。

在该村挂第一支部书记的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钱升飘告诉记者,光伏扶贫具备“造血”功能,能有效防止“脱贫再返贫”问题,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收益,是贫困户摘掉贫穷落“帽子”的一条崭新路子。

残疾人、孤寡老人和智商低的贫困户,本没有劳动能力,除了通过落实低保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外,很难让他们享受有产业扶贫的机会。而登龙乡泮塘村却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市文明办和县工信委等帮扶单位分别拿出精准扶贫资金,村里瞄准市场好、效益高的猪、牛养殖产业,组织20户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由村干部入股共同组建的养猪养牛创业基地,把贫困户精准扶贫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创业基地以承包形式进行运作,让这类贫困群众不出钱不出力也能受益。

像泮塘村这样,以产业直补资金,捆绑集中发展产业,带动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的创新做法正在各个乡镇落地生根,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扶贫效应。

[关闭本页]
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 主办单位:吉安市仙游县鲤城街道蜚山村农廉网监管中心 承办:吉安市农业局
电话:0796-8213456 邮箱:jasnjzliuzhan@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010-828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