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吉水在和谐中发展
——吉水县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情况
我县自2010年3月份被列为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县以来,抓住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转、增强监督四个环节,在探索载体中找经验,在总结成效中抓推行,在完善制度中促深化,在融入中心上做文章,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真正让县委权力“看得见”、“摸得着”、“能监督”。 2012年12月,我县荣获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使权力规范运行。规范职权是保障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前提。我们按照“科学、规范、透明、实用、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使县委权力公开规范运行。一是厘清职权。按照“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具体”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方案、《县委全委会以及常委会工作规则》、《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办法》、《实施“四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工作方案》等制度10余项,建立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明确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的职权,规范部门自由裁量权。通过“确权勘界”实现角色还原、权力归位,使“朦胧”的权力更加“清晰”。二是再造流程。按照“程序操作规范”的要求,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编制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四重一大”、移民搬迁安置、信访调处、“双违”建筑整治等工作运行流程图9个,进一步明确了行使职权的条件、步骤、监督环节等内容,使工作程序清晰明了,各项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有章可循。三是规范权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始终坚持“四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特别是事关全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重大资金安排,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和集体民主讨论、研究、决定;坚持“重程序、重原则、重公认、重公正”的用人原则,做到程序规范、阳光用人,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2012年,我县干部选任工作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7位、全市第3位;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在全市率先挂牌,出台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有效防止“场外”交易;严格规范了财政资金运行,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预决算公开。
(二)立体公开使权力阳光运行。阳光公开是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关键环节。我县坚持决策公开、办事公开、问责公开“三公开”原则,实现了“三转变”,即一般性公开向实质性公开转变、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内部公开向社会公开转变。一是决策主动公开。坚持把决策公开作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核心内容,通过公开决策过程、决策结果,有效推行了县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凡关系全县长远发展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先都必须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并采取公开征求意见、开听证会、政民互动等形式集思广益,让群众积极参与,规避暗箱操作,做到阳光决策。二是办事全面公开。按照“形式多样,阳光便捷”的要求,县委本级着力建设了“一刊一廊一网一中心”(《阳光吉水》专刊、一廊即县党务政务百米公开宣传长廊、一网即县党务公开网、一中心即县委新闻发布中心);各乡镇、部门单位加强了“两栏一箱一屏”建设,即权力运行公开栏、领导班子岗位职责公示栏、意见箱和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构建了立体公开平台。紧紧围绕“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对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单位班子成员分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决策和实施过程,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标准,办事流程以及服务禁令、投诉渠道、处理规定等内容一一公开。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设立室内外公开栏320多个、公开版面3000余个,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得到群众普遍好评。三是问责常态公开。按照“有权有责、用权负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常态化问责机制。近年来,先后对10个乡镇或部门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5个乡镇或部门单位信访工作进行了问责通报,对45名党员干部和13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努力防止了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现象。
(三)多维监督使权力透明运行。监督约束是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有效手段。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开放式监督体系,使权力运行更加科学规范、更加公开透明。一是大力度开展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吉水县关于加强对“四重一大”事项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定,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诫勉谈话、廉政宣誓等活动,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近年来,全县有2000余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述责述廉,153名科级干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新提拔的184名科级干部全部进行了任前廉政宣誓。二是深层次开展党外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为政风行风评议员和党风廉政特邀监督员,积极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近年来,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政风行风和干部作风建设,共提出建议和议案1500余件,有力促进了县委科学决策,推动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宽领域开展社会监督。建立完善党务工作社会监督员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咨询等制度,邀请“三代表三委员”列席旁听县委常委会议。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的报告、公布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开设“百姓聚焦”政风行风在线节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定期参加“在线访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现场答复,实现了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四)纵深拓展使工作不断深化。拓展延伸是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是在层面上不断递进。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关于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一方面把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工作纳入县权公开范畴,构建了县权“四套班子”联动公开模式;另一方面向乡镇、部门单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延伸,大力开展了“阳光局务”、“阳光镇务”、“阳光村务” 和“阳光移民”、“阳光住房”等创建工作,取得上下互动的综合效应。二是在内涵上不断提升。坚持与提升服务水平共生演进,以“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拓展服务,促进和谐”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县行政服务中心、乡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事代办点三级便民网络,切实打造便民利民服务“超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在外延上不断拓展。坚持与规范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协调推进,按照“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根据内设机构重点廉政岗位风险,逐步建立完善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了部门单位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
二、主要成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最终目标。我县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为推手,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促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个进一步增强”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个上台阶”、“2个居前列”、“11个高于”,生产总值达到84.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7.4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6亿元,货运物流业税收达到1.25亿元;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居全市前列;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项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社会和谐度进一步增强。通过进一步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提升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理清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全市信访工作第一名。三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出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县级领导“五个一”工作法和党员干部“一线拉练法”,通过厘清职权、规范行为、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上千名党员干部在移民搬迁一线、房屋征拆现场、重点项目工地、信访稳定前沿讲奉献、比贡献,创先进、争优秀,锤炼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展现了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几点启示
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党务公开,强化权力监督,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和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深入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有几点启示:
一是创新开放的思想理念是推行县权公开透明运行的基本前提。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核心就是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制度规范用权,本质是“领导权力的自我革命”、“一把手权力的瘦身”。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突破“县委权力公开就是县委事务公开”的思想桎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只有正确认识、大力支持,并率先垂范、高位推动,才能确保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各部门只有协调联动,才能形成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权力运行、监督的长效机制是推行县权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任务。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把制度机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要严格落实集体议事决策、党内情况通报、公开述职述廉、“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评议、差额选任、风险防范、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切实用制度机制管权、管事、管人,促使县委权力公开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阳光规范运行。
三是大力推行“三务”公开是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主要抓手。推进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依托有效的载体,广泛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镇务公开、局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活动,着力搭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运行平台,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增强权力公开运行的内生动力。
四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推行县权公开透明运行的根本目的。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围绕中心任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服务。就我县而言,就是围绕建设“四个吉水”这个战略部署,及时把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谋划、政策的制定、措施的落实等,向党员群众公开公示,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中心工作互动、同经济发展融合。
中共吉水县委
2013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