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粮食生产工作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粮食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提出的“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目标和“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攻方向,以产能建设为基础,以发展优势品种为主导,以“四控一减”为抓手,以推进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不断夯实产能基础,调优品种结构,创新技术模式,培育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加快“三产”融合,推动粮食发展方式由单纯的粮食生产向发展粮食经济、壮大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十三五”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确保稳定粮食生产,努力实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升级相匹配、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粮食生产发展目标。
(一)生产目标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8.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4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18.5万亩以上,稻谷总产稳定在51.7万吨以上。
(二)技术调优目标
着重调优水稻品种结构,促进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其中主推品种覆盖率50%,主推品种中优质稻品种比例达到70%左右。加快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普及,扩大“四控一减”示范推广面积;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重大气象灾害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5%以内;化肥利用率达到38.4%,农药利用率达到37.6%。
(三)规模经营目标
培育50亩以上种粮大户800户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1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覆盖率超过5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0%以上。
(四)品牌发展目标
支持一批本县粮食知名品牌发展,扶持一批种粮大户自主品牌。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工程
1.加强耕地保护。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先将重点城镇周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强化耕地保护责任,严把补充耕地验收质量关,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项目“四制”要求,加快推进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后管护,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力争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
3.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沼肥应用、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力争全年绿肥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推广秸秆粉碎、快速腐烂还田技术应用达到60%以上。
(二)大力实施“藏粮于技”工程
1.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因地制宜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继续推广“双季双机插”、“双季双抛秧”、“早籼晚粳”、“一季稻+再生稻+油菜”、“双季稻+油菜”等耕作模式,重点抓好冠朝、沙村两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示范方建设。力争每年推介一批良种良法配套新技术,引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
2.加快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认真开展水稻等粮食作物品种区试、筛选和推广,做到推广一批、储存一批、试验一批,着力培育和推广产高稳、品质好、抗性强、耐贮藏、市场俏、适宜机械作业的粮食优良品种,加快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3.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力争全县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着力突破水稻机插瓶颈,大力推进水稻机械育秧,完善机插栽培技术,力争全年机插水平达到26%,提高6个百分点;着力解决稻谷机械烘干难题,加大对烘干机购置补贴力度,力争机械烘干水平达到1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4.推进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试点行动,按照一体化、标准化、可测量、可复制、可持续的总要求,在抓好全县首次“四控一减”2个百亩示范方和2户种粮大户整体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区域,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四控一减”集成技术模式,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推进粮油农机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整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整合现有粮油、农机示范类项目资金,在禾市镇建设1个县级粮油农机综合示范区,全力打造粮油全程农机化生产的综合展示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的示范区,发展粮油经济、提升种粮效益的先行区。
(三)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1.加强优势产区建设。综合各地自然条件、耕作习惯和生产基础,抓好以苏溪、马市、禾市、螺溪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稻种植,以塘洲、冠朝、沙村、灌溪、苑前等乡镇为重点的耐贮稻谷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优势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商品率相对较低的乡村按照抓“大”抓“好”的原则,主要保证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备的农田安排粮食生产。
2.调优品种品质结构。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完善水稻主推品种年度推介发布平台,重点加大优质稻品种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稻品种比重。
3.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策应国家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旱坡地、冬闲田等资源,积极发展马铃薯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饲料玉米、红薯、杂粮杂豆等特色旱粮作物,确保旱粮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推广粮豆、粮油、粮饲、水旱等轮作制度,着力构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
(四)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1.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经营耕地50-300亩左右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提升种粮大户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以种粮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种粮大户主动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发展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与粮食烘干、加工企业合作,为种粮大户提供耕、种、收、防及烘干、仓储、加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农业补贴“三补合一”改革为契机,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农业信贷担保的方式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经营的几个关键环节,解决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上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五)大力推进粮食产业“三产整合”
1.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做大现有品牌,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粮食知名品牌。做强一批粮食加工企业,鼓励和引导粮食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加工层次深、市场竞争力强的粮食加工企业。
2.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粮食”,加大电子商务培训与应用力度;利用农业展会等形式,加大粮食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扩大我县粮食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
3.拓宽粮食产业功能。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探索建设禾市丰垅村“彩色稻”稻作文化景观点,逐步推出一条田园稻作风光与新农村建设风貌交相辉映的观光带,带动三产发展。依托旅游目的地,推介具有本地特色的粮食旅游消费品,通过三产带动一、二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政府主导,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加强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工作督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对“三补合一”改革、农机购置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严格贯彻执行种粮补贴政策,遏制耕地周年撂荒现象发生,对农民自己无能耕种,又通过动员服务还是不愿给有耕种能力的农户代耕或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对其撂荒田既不应进行种粮面积核实登记,也不能发放补贴,鼎力维护种粮补贴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进一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乐于奉献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促进推广服务全程化、推广手段现代化、推广行为规范化,全面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水平。进一步搞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秧盘、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度和储备,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
(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
针对今年超强厄尔尼诺可能带来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早制定防范预案,提早做好各项准备。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推进科学抗灾,根据灾情发生情况,分作物、分灾种制定完善抗灾技术方案,因地制宜落实应对措施。及时有效救灾,灾情发生后,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调查灾情,指导农民落实救灾措施。高度关注我县水稻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切实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及时、有力、有效做好病虫防控工作。大力推广“江西微农”、“泰和微农”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农情智能监测、病虫实时自动监测等现代智能服务平台,及时将天气、病虫、农事建议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农户手中,提升防灾减灾服务水平。
泰和县2016年粮食生产工作指导性目标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