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
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属吴国,后属越国,再后属楚国。秦灭楚,置九江郡,永新隶属九江郡。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属九江国。汉高祖四年,九江国改名为淮南国,统辖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淮南、国豫章郡,其时有庐陵县,永新属庐陵县,仍隶属淮南国豫章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吴王国的豫章郡等地直属朝廷。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析扬州豫章郡分设庐陵郡,庐陵郡下置西昌(今泰和)县,永新地属西昌县。
公元204年(东汉建安九年,孙权平庐陵“山越”。以后,始置永新县;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废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复置县;1295年(元元贞元年)升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县治设在禾川镇,延至今日。
境内先民居住的历史颇为悠久。县西文竹有西周时期的渚形村落遗址,这是县内已知最早的先民遗址。自春秋后期至两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县西沙市与澧田交界地带,有春秋时期的高洲村落遗址。
县境的经纬度为东经113~50,—114~29’,北纬26~47,—27‘14,县境总面积2187平方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度,年平均日照1756.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30.7毫米。全境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从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海拔500-1000余米,面积为107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带;丘陵海拔120—500米,面积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山地前缘;平原,包括海拔150-250米斜度的高阶地在内,面积31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禾水两岸及较大支流河谷两旁的开阔地。
山脉:县境的山脉统届南岭山系,主属罗霄山脉及其分支余脉。罗霄山脉永新段位于永新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至珠岭坳,南至石峰仙,纵贯西陲,为湘赣两省天然屏障。罗霄山脉峰峦罗列、云雾缥缈,如接九霄,故有罗霄之名。
罗霄山脉北面有:珠岭坳,海拔414米,山岭矿藏丰富,世人视之如珠宝,故名;五佛岭,地处湘赣边界,海拔605米,形势险要。罗霄山脉南面有:猴子岭,位于三湾乡的西南,海拔1110米,林深谷幽,有猴子出没,故名;石峰仙,海拔1344米,为县境内第二高峰,因其山峰岩石嶙峋,山顶原建有一庵,故名石峰仙。
罗霄山脉的分支,县境诸山统属罗霄山脉的分支和余脉。大体可分南、北、中3支。
北支:禾山,位于龙门镇林家屋西北20千米处,上有71峰,最高峰秋山海拔1391米,为县境内第一高峰。湖南衡山有72峰,比禾山多一峰,但最高处祝融峰比秋山还要矮。禾山北面的石门山,地处永新、安福、莲花3县接壤处,海拔1300米,为县境第三高峰。禾山东伸为天龙山,海拔803米,继续延伸是横岭界,它横跨永新、安福两县边界,故名。海拔716米,横岭界东面有桃花山,海拔574米,从此山势逐渐趋缓,蜿蜒逶迤于永新、安福边境间。
南支:九陇山,从石峰仙伸展于三湾乡境内,呈东一西南走向,绵延9个山冲,而冲内均有小块陇田,故名。九陇山峰奇壑深、层峦叠嶂,海拔1050米,形势极为险要。老七溪岭,西连九陇山,东接新七溪岭,南面为永新与旧宁冈的分水界,海拔764米。绥源山,西接东木坑,东南连禾桶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昔时,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甚为宁静,故名。禾桶山,为永新县和井冈山市的界山,群峰环绕,形似禾桶,故名。海拔1079米,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延为石人脑,海拔908米,继延为高士山,地处永新、泰和边界,海拔651.1米。万年山,西起峡口,东北与南华山、义山相连,最高峰珍珠峰海拔1113米。南华山位于才丰乡东南,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北接义山盐石,西南连珍珠顶,海拔1176米。
中支:从罗霄山脉中部延伸于三湾、高溪乡,交接处为界头山。因其处于湘赣分界处的前头,故名。最高峰大架岭海拔882.4米。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界头山向东北延展是十里山,海拔676米。中支除上述主要山脉外,尚有不少零星余脉。其中轮廓系统较清晰者有仁慈山一图岭一幡竿岭一月岭一高车岭一虚皇山。
永新县山清水秀,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1636年(明崇祯九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江右,曾逆禾水西上,游览永新4天,尝十八滩之险,赏梅田洞之胜,观五老峰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