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江镇推进垃圾无害化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6月份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科学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按照目标要求,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我镇投入资金5万余元,确保了43个点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即2006—2008年新农村建设点20个,2009年6个、中学1个、社区(圩镇)1个,医院1个,非新农村点14个,建焚烧炉9座,各村按照2+5模式,建立了垃圾晾晒池,塑料废旧等回收储存间,配备了“两桶”(有机垃圾和非有机垃圾分类存放桶)、“一袋”(塑料废品等回收存放袋)、“一窑”(池)(有机垃圾沤肥窑),各村配备保洁员1—2个,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垃圾无害化处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生活有较大改变,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乡风文明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上实现了垃圾“六个基本没有”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垃圾无害化工作责任落实到位。镇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新农村、城镇、教育、卫生的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清洁办)。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理事会,具体负责,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方案,做到职责明确,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工作经费,并充分发挥“两组一会”(党小组、妇爱卫小组、村民理事会)的能动作用,制订了党员和理事会成员卫生监督值勤制度,制定了卫生公约,形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广泛宣传宣传动员,为推动垃圾无害处理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动无害化工作做到家户喻晓。我镇开设专栏40多个,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200多条,下发《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致农民朋友一封信》2000余封,组织村书记或主任、理事会成员培训和外出参观各一次。二是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引导农民培养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各村深入开展了清洁户评选和“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活动,形成了“洁净家园,从我做起”,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自觉行动。三是做好典型经验推广,创造宽松环境。如清水陂村、村前村、中学在垃圾无害化工作中措施有力,我镇把他们作为典型在全镇推广。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推动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一是坚持“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思路,建立了多渠道投入机制,镇政府投入5万余元用于建焚烧炉的补助,县委组织部、物价局给予清水陂村大力赞助。二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村组集体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办法,多方筹资。如圩镇所在地单位每年出资600元,镇政府出资2800元,店面出资36元办法,筹资资金。 四、科学组织实施,推进垃圾无害化工作落到实处。(一)科学选择模式,通过两个主体(农户和保洁员),采用五种方法将农村的三类垃圾(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不容易降解的非有机垃圾和农民建房、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五种方法是:①有机垃圾:一是作沼气投料,二是窖沤肥;②非有机垃圾: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入炉焚烧;③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或用于填塘平地和修道铺路。(二)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做到“五有”:有一套完善的农村垃圾管理、卫生评比制度决,有一支精干的村庄保洁队伍,有一套提高爱惜环境意识的教育办法,有一套必备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奖励措施。二是建立定时“三清”制度,凡是春节、端午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全镇上下要全面开展“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等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三是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农户家庭庭院前后左右框定四址,实行“三包”即包卫生院、包整洁、包美化,庭院周围全天保洁,做到垃圾“三自三一”处理流程,院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四是广泛开展建立创评活动,各村开展“生态村庄”、“文明卫生户”、“清洁庭院”等创评活动,通过评比委员会评比后,评出“卫生清洁户”和“不清洁户”,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意识。 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还有待提高,资金投入还有一定差距,保洁员责任性还有待加强,村民“三自三一”处理流程操作坚持还不够,我镇决心以这次省检为起点,强化措施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