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具有解腥调味、健胃驱寒之功效,在吉水县各地栽培极其普遍,并逐渐形成了以螺田、白沙、冠山等主产乡镇为中心的一个种植圈,该区域因山高林密,气候阴凉,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水源无污染,基本施用农家肥,少喷或不喷农药,因而被评为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螺田生姜”也获得了农业部授予的“绿色食品”标识。特别是螺田镇梓越、恭溪一带,种出的生姜皮亮色黄、肉脆质嫩、味辣香浓,市场历来供不应求,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到欧美各国。现就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精细整地
生姜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地力肥沃、
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好、且靠近山林的沙壤土为宜。
生姜对土壤酸碱度反应比较敏感,其适宜的土壤pH值为5~7.5,若土壤pH值低于5,则姜根臃肿易裂,生长受阻,发育不良;pH值大于9,根群生长甚至停止。
生姜不能连作,因其腐烂病(俗称姜瘟)为害严重,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同时生姜对土壤养分吸收较多,若长期在一块地上种植,易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地力得不到恢复和提高,生姜病害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与其它作物合理轮作。 轮作时应注意各茬作物的前后衔接, 避免土传病害交互感染与传播。
对选好的田块要深耕20~30cm,并反复耕耙,充分晒垄,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江西夏季多雨,宜深沟高畦,南北畦向,畦宽1m,畦沟宽30cm、深25cm,同时开好腰沟和围沟,做到三沟配套,排水畅通。
2 重施基肥
俗话说:“不是肥土不栽姜”,生姜属喜肥耐肥作物,必须施足基肥。据测定,每生产1000kg鲜姜约需从土壤中吸收N6.34kg、P2O51.31kg、K2O9.27kg.不同生长期对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别,幼苗期生长缓慢,这一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量仅占全期总吸收量的1成左右;而旺盛生长期生长速度快,该时期吸肥量要占到全期将近9成。为节省肥料,可采用集中施肥方法,即按预定行距40cm开好种植沟,并在沟中施入基肥。一般667m2条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粪肥1000~1500kg、三元复合肥25kg、饼肥75kg、草木灰100kg,并与沟土充分拌匀混和,以备种植。
3 姜种处理
3.1 晒姜 即在播种前20~30天(春分前后),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席子或地上连晒2~3天,早晒晚收,以防夜间受冻。此举一可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发芽;二可降低姜块水分,防止催芽过程发生霉烂;三是有助于选种,因带病姜块未经晾晒其病症不太明显,晾晒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或色泽灰暗从而便于淘汰病姜,如晒后姜肉松软,则受过冻;表面发黑,则受过涝;姜块紫黑色,则受过热;瘪皱无光,表明是病姜,均应予以剔除。但不宜晒得过度,尤其是较嫩姜种更不可曝晒。若中午阳光强烈,可用席子适当遮荫,以免姜种失水过多,造成出芽细弱。
3.2 困姜 即在最后一天晒姜时,于下午趁热将种姜选好后收回,置于室内堆放3~4天,下垫干草,上盖草帘,保持11~16℃,以促进种姜内部养分转化分解。
3.3 选种 在晒姜和困姜的同时,选择肥大饱满、颜色新鲜、表皮光亮、组织紧密、芽口完整、无伤痕、无潮解、无发汗现象、无病虫危害的充分老熟的健姜做种,淘汰干瘪瘦弱、肉质变褐及腐烂发霉的姜块:可用手掰开姜块,凡姜肉变色、断面无丝状纤维的均已变质,不能作种。品种宜选择本地“螺田生姜”.
3.4 消毒 消毒的方法很多,可选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或20%草木灰溶液浸种20分钟,或0.1%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小时。为防止姜瘟病菌感染,还可选用40%甲醛(即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小时,并闷种12小时,浸闷过的姜块再用清水洗净。以上浸种液的重量应相当于种姜重量的2倍左右。
3.5 催芽 催芽多在清明前后进行,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并使栽后出苗快而整齐。可因地制宜采用熏灶、冷床、温室等方法催芽,但不论何种方法,一般都要历时20天左右,期间以保持20~28℃变温为好:一般开始3~5天保持20~22℃,以后逐渐升高到25~28℃,白瓜籽的种植技术最后几天又降低到22~25℃,这样有利于培育壮芽,使出芽多,芽头圆壮。既要防止温度过低致使不出芽或出芽太慢而延误种植期,又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出芽太快,芽头细长,使得难获高产。吉水姜农一般采用熏烟催芽法:即将消毒后的姜种摊放在熏烟灶上,一层砻糠一层姜,上面再覆盖草袋保湿;每天由灶口点燃木柴,上覆砻糠,使其冒烟而无明火,产生微热来熏烘种姜,并检查和添加砻糠3~4次,使其保持一定灶温,促使种姜缓慢发芽。此法还有预防姜瘟的作用。
3.6 切块 当芽长至花生米大小时,每块种姜可按其自然的分枝走势分切为数小块,每块重30~50g,并保留有1~2个健壮芽。再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10分钟或粘上草木灰的办法消毒,在室温下经1~2天切口自然愈合后,即可种植。
4 适时种植
生姜喜温暖、耐阴湿、怕高温、忌强光。地温稳定通过15℃时才能播种;在昼温22~25℃、夜温18℃以上,才有利于根茎膨大和养分积累;日均温高于28℃则幼苗徒长而瘦弱,高于35℃或低于15℃,则生长受阻,姜苗及根群生长减慢直到停止,植株逐渐死亡。
5 田间管理
5.1 合理追肥 分3次进行,前轻后重。第1次为壮苗肥,在生姜苗高25~30cm,并具1~2个小分杈时进行,667m2用腐熟稀薄粪肥500kg兑水5~6倍,或用尿素10kg配成0.5%~1%的稀肥液浇施即可;第2次为转折肥,在姜苗处于三股杈或收娘姜时进行,此次追肥对生姜产量形成十分重要,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施肥量应比第1次增加30%~50%,并以氮为主。施时如雨水较多,可在距植株10cm处开穴,将肥料点施后盖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肥现象,则可以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长;第3次为补充肥,在白露前后撤去荫棚或拔除盖草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促进姜的分枝和膨大,要适当重施,并要氮、磷、钾配合,一般667m2用45%复合肥25~30kg,均匀撒施于种植行上,并结合培土进行。
5.2 水分管理 生姜根群浅,吸水能力弱,怕旱又怕湿,对水分要求较严,出苗期生长缓慢,需水不多,要适当维持干燥,以利土温回升,加速出苗。若土壤湿度过大,则出苗趋慢,易导致种姜腐烂,故雨水过多时应注意清沟排水,不能积水;生长盛期需水量大增,应经常保持姜田湿润,土壤持水量以70%~80%为宜。若低于20%,则生长不良,纤维素增多,品质变劣,故在天旱土燥时,应早、晚浇水;生长后期需水逐渐减少,若土壤湿度过高则易导致根茎腐烂;收获前1个月应停止浇水,以促使姜块老熟。直至收获前3~4天,再浇水1次,以便采收时姜块上带点潮湿泥土,
5.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姜瘟,属细菌性病害,一般6~7月始发,8~9月盛发。高温高湿、长期阴雨、田间积水、土壤粘重、氮肥过量等都易引发此病。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生石灰对病穴及其周围撒施,普遍发病时可用80%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山羊的养殖育种或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交替喷洒;主要虫害则有玉米螟、姜弄蝶、地老虎和蝼蛄等,可采用人工摘除虫苞并捏杀,也可在幼虫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杀虫:每隔10天1次,连喷2次。
6 适时采收
种姜俗称娘姜,在发芽并长成新植株后,其内部组织仍然完好,不仅可回收,而且香味更浓、品质更好,一般在夏至前后收获,过早会影响子姜的生长发育,过迟则会枯朽腐烂。采收方法是在晴天用土铲或竹片将土拨开,一只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晃动,另一只手在种姜与新姜连接处轻轻向下折断,随即把种姜取出,之后进行追肥培土,以促生长。
收获子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期间,当地上部茎叶枯黄,地下部主茎已充分膨大充实时选晴天采挖。一般667m2产鲜姜1500~2000kg。
用于来年做种的种姜,于11月上旬初霜前种姜挖出后,在距姜块2~3cm处,将茎基部切断,并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不经洗涤直接进窖贮藏过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