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辣椒特征:
辣椒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长缓慢,根群大多分布于植株周围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表土层中,其根系既不耐旱,又不抗涝。根系再生能力较差,因此,辣椒要从小苗培养起,使其根系发达、植株茁壮、无病健壮苗。
培育小苗健壮的实际操作:
⑴、 种子消毒处理:用0.5%的磷酸三钠,或0.25—0.3%的高锰酸钾浸泡20—30分钟,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主要预防病毒病),然后反复冲洗种子上的药液;
⑵、 再用200倍采收忙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30度)浸泡8~12小时。采收忙的主要作用: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出苗整齐、健壮、成活率高。
⑶、 育苗播种:苗床做好后要灌足底水,再喷用绿亨 一号3000倍或1000倍多菌灵进行消毒。然后撒薄薄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洒到苗床上,再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覆盖,最后覆盖小棚保湿增温。
⑷、 苗床管理: 70%小苗拱土后,要趁叶面没有水时向苗床撒细土0.5厘米厚。以弥缝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应,但又不能使土壤过湿。辣椒高度到5厘米时就要给苗床通风炼苗,通风口要根据幼苗长势以及天气温度灵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炼苗。炼苗要逐步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长,可以喷洒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壮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缩节胺)。
2、 辣椒生育特点: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播种后一般在白天气温25~28度,地温20度左右时,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
幼苗期壮苗防寒技术:
⑴、 定植前5—7天,向苗床喷施采收忙3000倍+先益叶750倍1次;采收忙的作用:防寒、增强抗逆性;先益叶的作用:补充营养、培育壮苗
⑵、 定植当天用忠诚有机冲施肥500倍淋定根水。同时配加多菌灵1000倍用于苗根部土壤消毒。忠诚的作用是促进根系发达,缩短缓苗、提苗快。
⑶、 定植缓苗后12—15天再淋忠诚500倍1次,配加亩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
⑷、 幼苗期再叶面喷施采收忙3000倍+先益叶750倍2次,间隔期12—15天,让苗茁壮成长,达到促根、促秧、促发棵的作用。
3、 田间种植及管理:
⑴、春辣椒在北方地区的苗龄在110天左右,有的可达到150天以上,,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但在韶关地区一般苗龄在60—70天左右,即11月底播种,翌年2月下旬定植,有的中旬就定植了。在乳源大桥、梅花等地相对较冷的地方,农户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总之,更具当地的天气情况来定,避开霜冻后即可移植。
⑵、定植前7天左右,每亩地施用氮磷钾三元素(各含16%)复合肥50~80公斤,施有机肥每亩200—300斤作基肥,可根据土地肥力适当增减。
⑶、整地:以垄作为主,按照70厘米垄行距开沟,垄面宽80—100厘米,垄高30—35厘米。整平、覆膜(地膜用黑色的较好)等待定植。单垄定植2行,株行距为30厘米×60厘米(或35厘米×60厘米),两个相临行错开放苗,每穴栽1棵。每667平方米2500-3000棵。
⑷、定植后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发棵。次间要注意浇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后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忠诚500倍(上述已提到),并结合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护根系防止倒伏。进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要及时摘除门椒,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下衰。结合浇水施肥,淋忠诚有机冲施肥300倍、忠诚无机高钾冲施肥300倍,并再次对根部培土。以后每15天淋1次。注意排水防涝。要结合喷施叶面肥,以补充养分和预防病毒。
开花结果期追肥技术:
⑴、 开花前、后各10天喷施叶面肥:先益花750倍+采收忙3000倍各1次;作用是促花,保花;
⑵、 结果采收期喷施叶面肥:先益果750倍+采收忙3000倍,每隔7—12天1次。作用是全面补充营养,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快。(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喷施间隔时间和次数)。
⑶、 盛果期,根部追肥忠诚有机冲施肥300倍、忠诚无机高钾冲施肥300倍,以后每15天1次。(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冲施间隔时间和次数)。作用是补充中后期营养的不足,主要突出补加钾的作用,并促进根系活力和生根,预防苗早衰,延长采收期
4、 辣椒对环境的反应:
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对条件水份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辣椒被水淹数小时就会焉萎死亡,所以地块选择要平整,浇水或排水的条件要方便。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种植,但其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或两性土壤中种植。
辣椒的落花、落果及落叶(通称“三落”)也往往容易发生,这是辣椒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产量影响很大。“三落”的原因比较复杂。早春落花主要是由于低温影响了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长而造成;土壤和空气干旱,也是引起落花的原因;氮肥过多或不足、枝叶徒长、光照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而导致落花;高温干旱导致病毒病的发生、或是高温雨涝使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植株生理失调、还有病虫害(炭疽病、轮纹病、棉铃虫、夜蛾)等,引起大量“三落”。)
5、 辣椒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钾,但苗期氮和钾不宜过多,以免枝叶生长过旺,延迟花芽分化和结果。磷对花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钾则是果实膨大的必需元素,生产中必须做到氮、磷钾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搞好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6、病虫害防治
⑴、 病害。危害辣椒的病害有苗期碎倒病、幼苗立枯病、花期青枯病、大苗病毒病、疫病(这是正值高温高湿气候,感病机率大,高温干旱易感病毒病,高湿多雨易感疫病)、灰霉病、炭疽病等,应及早防治,且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4~5月为疫病多发阶段,每7~8天喷一次药,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进行喷施。
⑵、 例举青枯病及防治措施:
辣椒青枯病 症状: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接着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初病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全株萎蔫死亡,死株仍保持绿色。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部分病茎可见1-2厘米大小褐色病斑。纵切茎部可见木质部淡褐色,横切茎部保湿后手指挤压断面有白色混浊黏液溢出。
防治方法:
①、实行4-5年轮作,不与茄科、豆科作物重茬。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这是预防此病的最有效措施。
②、整地时可适当施用石灰或草木灰,大田要高垄深沟,浇水时要小水勤浇。
③、尚未发病时(一般在坐果初期),喷施70%琥胶肥酸铜,或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春雷氧氯铜(即春雷霉素+王铜)(DTM)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④、田间出现零星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液浇灌消毒,防止土壤病菌蔓延。
⑤、发病初期或大雨后喷施1:1:240波尔多液,或100-15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即可达良好的防病效果。
⑥、田间病害连片发生时,可用下列药剂之一灌根:10-20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或40%细菌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0.5千克,每10-15天灌1次,连灌3-5次。灌根的同时,也可结合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5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⑶、 虫害。主要有棉铃虫、烟青虫和玉米螟等,可用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或凯撒乳油5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平时要勤查细看,要在虫少且小时防治。天气干旱时要注意防治蓟马、红蜘蛛、蚜虫(可用吡虫啉、腚虫咪类药来防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