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瓜病害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越夏青瓜采收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此时正值青瓜生产淡季,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但此时高温、高光,多雨的生长环境,是青瓜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根结线虫病、病毒病等病害高发期。需要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防止病害发生,保证青瓜产量。
一、霜霉病
霜霉病是青瓜栽培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夏季高温时发病的重要条件,该病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可给青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病原为古巴霜真菌,病原在残留的病叶上越冬或越夏,且能随风从邻地传播。当温度保持在15~28℃时,青瓜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原孢子囊萌发,进行侵入、感染植株。地势较低、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能导致病害的加重,造成青瓜大面积感染。特别是在通风不良,温度过高,结露多温室大棚内,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原的萌发、侵入,发病几率大大提高。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水侵状小斑点,后不断扩大,形成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叶片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发病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尽留心叶。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min。捞出放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品种;与南瓜嫁接,增强抗病性;苗期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结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
3.药剂防治:75%达科宁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 7~10天喷 1次,连续 3~4次。
二、疫病
疫病是青瓜重要的病害,该病来势猛,蔓延快,能造成青瓜大面积死亡,甚至毁种。病原为甜瓜疫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肥料中越冬,在田间借风雨或灌溉传播。南方夏季雨季时,特别旬降雨量超过100ml以上,有大暴雨,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地势低洼的连坐地,排水不良和浇水过多的地块,也容易造成病害的大规模发生。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发病后期:苗期病部变软缢缩,呈丝状,植株倒伏。成株病部稍缢缩,表皮腐烂,木质部外露,呈麻丝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min。捞出放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
2.轮作,重病田与非瓜田作物实行4年轮作;与南瓜嫁接,增强抗病性;采取高畦栽培,加强雨季防涝排渍。
3.药剂防治:定植前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喷洒地面。发病期,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洒,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一次,使病情决定喷药次数。
三、白粉病
白粉病多发生在青瓜生长后期,能造成青瓜严重减产,甚至提前拉秧。病原为单丝白粉菌,病原可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的形式在其他作物上越冬,可借助风或水流在田间传播。该病喜高温,耐干旱,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能加快白粉病的发病,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该病发病大面积发生。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叶面和叶背出现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发病后期:连接成片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到补满整个叶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挑选健壮的幼苗定植。定植后尽量少浇水,防治幼苗徒长。适时喷施叶面微肥防止叶面早衰。
2.药剂防治:70%喜亮3000倍液加4%农抗120水剂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 7~10天喷1次,连续 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