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水县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根据病虫基数、发生规律、水稻品种抗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4年我县水稻病虫害偏重以上发生,呈上升态势,重于2013年。稻飞虱、纹枯病偏重以上发生,早稻稻瘟病重发生几率很大,中晚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存在潜在流行风险,部分区域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为做好201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虫为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增加15%以上,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为害损失,保障我县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二、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专业防治,绿色防控。突出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大力推广综合治理技术,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保障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1、早稻重点预防稻瘟病,重点防控纹枯病,注意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2、中晚稻重点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
(二)水稻生长主要阶段的关键措施
1、水稻播种前,认真落实三项预防措施。
(1)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预防稻瘟病。因地制宜淘汰往年稻瘟病发生普遍或发病严重的水稻品种。
(2)耕沤灭螟,减少螟虫基数。在4月5日前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稻田,减少螟虫虫源。
(3)搞好种子处理,预防秧田病虫。早稻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用25%咪酰胺乳油2000倍液浸种12-24小时。中晚稻预防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蓟马,实行药剂拌种。在催芽后播种前,用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干拌种剂10克拌稻种2-3公斤(干种子)。还能防止鼠、鸟危害。
2、中晚稻秧苗一叶一心期,预防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蓟马。未实行药剂拌种的秧苗,在一叶一心期每亩喷施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和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
3、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分蘖期病虫的发生。
(1)早稻秧田施用送嫁药,预防大田一代二化螟、稻蓟马及叶瘟,每亩施用4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
(2)中稻秧田施用送嫁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和稻蓟马,每亩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克或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和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预防和减轻大田螟虫和稻瘟病发生,每亩用4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
(3)晚稻秧田施用送嫁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和稻蓟马,每亩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克或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和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
4、分蘖至孕穗期,以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和预防叶瘟为重点,因地制宜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二化螟枯鞘丛率8%,叶瘟初见病叶,纹枯病病丛率20%,稻纵卷叶螟百丛新苞40个,稻飞虱百丛虫量500-800头。
5、孕穗后期或破口抽穗前7-10天,中晚稻预防稻曲病。
6、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
(1)早稻重点预防穗瘟,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2)中稻重点预防穗瘟、稻曲病,重点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兼治螟虫。
(3)晚稻重点防治稻飞虱、纹枯病,预防稻曲病。
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虫量1000头,稻纵卷叶螟百丛新苞30个。
四、主推技术
1、选用抗性品种防病技术。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因地制宜选用对稻瘟病、稻曲病抗(耐)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2、稻田耕沤治螟技术。春季在越冬螟虫羽化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杀灭越冬螟蛹;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减少晚稻螟虫虫源。
3、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早稻种子药剂浸种,主要预防稻瘟病、恶苗病。中晚稻种子药剂浸种、拌种,主要预防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4、一叶一心期预防病毒病技术。中晚稻秧田一叶一心期喷施防飞虱和抗病毒药剂,防止飞虱传毒和病毒繁殖,避免或推迟秧苗期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5、秧田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在抛秧或拔秧前2~3天秧田施用一次药,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中晚稻预防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蓟马。
6、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根据需要防控的病虫种类,选择对路农药混合一次喷施,同时防治多种病虫。
7、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亩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00-200克,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亩用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20-30克,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6%春雷霉素悬浮剂30-40毫升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5克,防治稻瘟病。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克,或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60克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生物农药应当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
8、高效对路农药防治病虫技术。大力推广高防效、高活性、高含量、低毒性、低残留、低污染的“三高三低”化学农药。
防治螟虫:每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5-35克,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
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15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或1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5-35克,或72%丙溴磷乳油50-75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
防治稻瘟病: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80-120毫升。
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秧田或本田初期,每亩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或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克(抗病毒)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加10%醚菊酯悬浮剂50毫升(防飞虱)。
防治纹枯病: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或12.5%氟环唑悬浮剂30-50毫升,或5%己唑醇微乳剂80-100毫升。
防治稻曲病: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或35%稻曲清可湿性粉剂60克,或12.5%氟环唑悬浮剂30-50毫升,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监测预警。监测预警坚持 “三制”,即灯测田查制、周报制和专家会商制,确保监测数据的系统性、数据汇报的时效性和预警预报的准确性。
2、加强公共服务。大力实施公共植保防灾减灾提升行动,提升公共植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农民群众(广大农户,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和种植大户)搞好病虫监测预警、防治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抓住重大病虫、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科学用药。
3、抓好技术推广示范。在公共植保防灾减灾示范区和病虫害公益性专业防治核心区,大力开展专业防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广,全面应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以点带面提高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覆盖率。
4、推进专业防治。深入推进标准化专业防治提升行动,大力扶持达到“七化”标准的专业防治组织,重点突出“装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和服务全程化”,重点支持专业防治组织使用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和先进实用防治技术开展全程承包防治服务和跨区作业服务。
|